公园水果遭游人采摘使北京难堪
(2012-10-29 07:58:12)
标签:
杂谈(已发表) |
秋季公园里登山观景的人流如织,北京近郊的公园、景区在节假日基本都是摩肩接踵。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眼下正是柿子、银杏、核桃等干果水果成熟的季节,面对众多公园不菲的“产量”,一些游客在逛公园之余摘柿子采银杏。虽然各公园景区均禁止采摘、攀登,但由于巡视的人员不足,无法杜绝这种状况。(《北京青年报》报道)
公园里种植果树,是为了增加城市的美感,使之融入自然,让城市人感觉到春华秋实的自然景色。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但是,这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一到秋季,果实成熟,麻烦的事就来了,游人不仅毫无顾忌地采摘果实,而且还损伤果树。
公园为制止游人行为,就会在树上挂上提示标识,说是“观赏水果,请勿采摘”、“农药杀虫,不要采食”之类。有趣的是这种提示没有任何作用,果实照样被采摘,市民对提示置若罔闻。是不识字么?不是。因为公园里的果实是属于公家的物品,尤其是吃的东西,可以拿回家,占为己有。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摘白不摘嘛。
原来以为市民缺乏公共意识只能在一些中小城市才会突出。原因在于中小城市历史短,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难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刚刚从农民转为市民的,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才会出现与城市文明不协调的行为。
看看这个场面有多生动鲜活,捞起公家的好处,旁若无人。这与偷窃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偷窃是一二人悄悄进行,而在公园里采摘果实有很多人,是明目张胆,在光天化日之下。北京的公园对这种行为是不是不管呢?也不是。公园内是禁止采摘的,爬树更是不允许。除了是为了保护树木绿化,更是为了游人的安全考虑,银杏树、柿子树普遍较高,游人爬上去以后万一失手坠落发生意外,后果太严重。一般到了秋季,公园还会有专人巡视,并悬挂“禁止采摘”的提示牌,制止游人爬树、砸树等采摘行为,但还是难以制止。果实一被无辜采摘,景就没有了,游人还看什么呢?没有了景,也就不叫公园了。
为什么北京会出现这种在公园采摘果实的景象呢?首先还是管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游人的管理。中国社会有法不责众的现象,一个人采摘,他还偷偷摸摸;一群人采摘,就理所当然,什么也不怕。即使当场逮个正着,也只不过是教育而已,对不当的行为不会付出任何代价。怎样制止这种行为?仅仅教育不行,必须有重要的处罚措施。对此不妨学习香港的城市管理经验,用重罚遏制市民不良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如果只是教育,不良习惯将继续下去,一代一代得到传承。其次当然是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增强公共意识。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而不是相反。历史名城的市民要有历史名城的市民素养,国际大都市要有国际大都市的市民要求,不可熟视无睹,更不能混同小城市的居民。如此公私不分,没有文明素养和公共意识,愧做北京市民!
小恶累积就会成大恶。看来,要使一个人文明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使一群人文明起来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