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早恋了,上课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故意逃学想引起家长注意;某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感觉非常自卑,很少愿意跟人交流;某同学爱给人取侮辱性外号……这些都是南山区前海学校小小心理情报员从各自班级里收集到的信息,每个班上有两名学生,他们除学习外还做着地下潜伏工作,注意观察同学情绪与心理变化,然后,每周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10月23日《南方都市报》)
这则新闻一经面世,在社会掀起了波澜,讨论之热烈超出意外。有的评论把“学生情报员”比喻为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加以解读。有的认为,一个个潜伏于大班级中的情报员,犹如一个个间谍,最终课堂俨然成为了谍战现场,普通学生成了弱势群体被监控着。这些观点不能说完全有道理,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这种做法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学校的教育观出了问题,是学校管理出了偏差,用简单隐秘的方式管理学生,甚至伤害学生,才会遭到舆论。
当然,设立“学生情报员”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笔者以为,伤害最严重的应该是做“情报员”的学生本身。一个天真无邪的学生,从被老师“重用”开始,他的人品就受到了污染,心灵开始变得阴暗。当面是学生,暗地里是“奸细”,把告密作为一种本能,或许将会影响一生。“情报员”为获得同学更多的“情报”,小小年纪因此学会了伪装,学会了虚伪,学会了做“地下工作”,甚至说假话。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友好亲近,是以刺探同学的隐私为目的,然后向老师告密,获得表扬。这种行为一旦开了头,渐渐就会养成习惯,后果将十分严重。日后进入社会,小时形成的“情报员”素质就会显露出来,可以不由自主的又充当起领导的“情报员”,监视同事的言行,打小报告。或者拨弄是非,闹得周围鸡犬不宁,人人自危。这时候,“情报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和人渣,灵魂肮脏黑暗。无人品,已经不叫人了。一个好好的孩子,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毁了。这个后果,或许是学校和老师没有预料到的。
一个畸形的社会必然产生畸形的做法。一种畸形的教育必然滋生扭曲的灵魂。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做人的场所,很大程度是以塑造了学生的独立人格为天职。如果把学生引向歧路,使之抛弃相互之间的友爱和友情,从小就干一些伤害同学的事,学习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作为“学生情报员”,最后只能是毁了自己,又伤害了同学。因此,这是一个陷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