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盲目消费“数码三大件”不可取
(2012-09-08 19:17:37)
标签:
教育随笔杂谈(已发表) |
朋友送孩子去上大学回来之后叫苦,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搞不清楚,本以为考上大学不容易,买了手机和一个笔记本电脑表达做家长的心意,是使他在学校里与家里联系和学习时方便一些。可是人家还不乐意,还要加一个平板电脑。那些手机、笔记本电脑价格都不菲,已经花了8000元左右。再添一项平板电脑的开支,对一个工薪家庭也不是小数目。与孩子商量,谈不妥,硬撑着买了。
朋友说到这里一脸无奈,又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都变成这样,只图自己快活,全不为家里考虑?我笑说,相互之间攀比吧,是虚荣心作祟。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攀比,何况是大学生?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又推出一个什么电子新产品,还得要你补上。朋友苦笑,无言以对。
如此的消费心理,表明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据说在西方,很少有学生比拼父母、家产,因为这也不属于自己,那是父母奋斗的结果。甚至如果有学生有意无意显摆自己家庭有钱,还将被嘲笑。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财富观、人生观的教育,都是强调“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获得财富,才是值得尊重的”。
这种教育正是我们所需要和借鉴的。因为我们时下的教育,俨然把学生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当作了终极目标,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不够。如何加以引导?首先就是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因为其消费能力而彰显,这绝非人生的全部。二是要摒弃虚荣心,不要盲目攀比和随着商家对新产品的炒作起舞,要量力而行,不可给家庭造成负担。
量力消费“数码三大件”只图学习,不图显摆玩乐。惟其如此树立符合实际的家庭理性消费观,盲目消费的跟风行为才会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