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伦敦奥运女双小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有消极比赛之嫌的包括中国运动员于洋/王晓理在内8名运动员在稍早前已经被世界羽联正式指控,而指控她们的名义是比赛行为不端。而在伦敦时间8月1日上午世界羽联为此召开听证会,以便裁定是否需要取消这8名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最终,她们被取消了参赛资格。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普遍认为是比赛规则出了问题,坑害了运动员。尤其是中央电视台驻伦敦记者白岩松表现特别激愤,认为国羽女双消极比赛完全是被荒唐规则所害。他甚至怒骂制定小组赛规则的人是傻了和脑子进水,希望能取消这种不赢也能获利的规则,并且呼吁人们不要再去谴责球员。我以为这种谴责太情绪化。不要谴责球员我赞成,因为她们的比赛战术细节受教练指挥,受教练组安排,做不了主。但是,至少应该谴责这种消极比赛行为,因为它玷污了奥运精神。
尽管现在的规则有瑕疵,也不能置若罔闻。羽毛球在过去单项比赛都是根据排名来进行单轮淘汰赛的,选手们不断往前汇合,同国选手遇到就很正常。但这次就分成了小组。这一分成小组赛制就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会出现两个本国选手提前火拼的现象,使一对选手在小组已经出线的情况下去赢自己不一样能赢的对手,再跟自己另一对本国选手碰上,然后战胜其中一对。假如因为规则有瑕疵,就去钻空子和打擦边球,还叫什么竞争?还叫什么比赛?这不是小孩玩过家家的儿戏吗?居然是一个规则,并且已经实施,对谁还不是一样。美国有枪支买卖自由规则,总不能违反这个规则,有了枪就满街去杀人吧。这件事说到底,其实是一个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问题。在这么高规格的比赛上,都拿世界人民开玩笑,拿了奖牌就能心安理得?就是奥委会放一马,舆论也容不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运动员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就等着收获,却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成了替罪羊,真是太冤了。因为“取消的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我们的梦想”。(于洋语)作为战术制定者的教练组,是否为这种无视规则的消极比赛行为和玷污奥运精神的后果负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