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建设拆迁过度就是破坏

(2012-06-08 22:01:36)
标签:

杂谈

(已发表)

    拆了建,建了再拆。这几乎成了城市建设中的魔咒,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在其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近一座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除。一座标志性建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灰飞烟灭,从一座城市蒸发。

    为什么要拆?据沈阳媒体报道,这座体育场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绿岛体育中心被拆除之后,它的旧址将用于商业地产开发。面对社会的质疑,沈阳市苏家屯区政府回应称,绿岛体育中心由一家民营企业作为主体投资兴建,但“场馆未达到投入使用的标准,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为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决定进行征收拆除”。原来这就是拆迁的理由:一是使用率不高,二是用于商业开发。但是,这样的理由太牵强,先说使用率不高。这个因素还未建时就应该进行过科学论证吧,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那些评审机构和专家都在干什么?这是一个大项目啊!难道是一拍脑袋就开工建设了?再说用于商业地产开发,恐怕这才是拆迁的重要因素吧。一个公共性建筑的经济价值与商业性地产开发相比,自然没有可比性。此举算是公共设施让位于市场经济的代表作。

    沈阳为什么总和体育建筑过不去,很值得玩味。就在五年前,沈阳曾经爆破拆除了五里河体育场,那里曾经是中国球迷心中的“足球圣地”,见证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程。可惜,球迷的情感并没有保住五里河体育场。而五里河体育场的旧址同样用于商业地产开发。这难道是巧合吗?显然不是。这不只是一些地方的短视与浪费,事实上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土地财政收入或许远远优先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让位或者无奈,正说明被边缘化。

    一个城市搞商业开发,为何屡屡要和体育场过不去?这的确很令人玩味。8亿元建的体育场,还不如孩子的一个玩具,说拆就拆,没有半点可惜,也没想到老百姓到哪里去锻炼身体和看体育比赛?因为这与政府和开发商追求的目标无关。这样的拆迁已经很疯狂,让一座城市很受伤,让市民很伤心。不管这笔钱是公是私,就这么白白扔到了海里,还连水泡都不见,造成的浪费已经触目惊心。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美誉的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曾在2012北京建筑论坛炮轰中国建筑:“为何取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因为对于中国糟糕的建筑和新城市建设,专业建筑师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生产了大量的垃圾建筑。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当一个业余的好了。”称,“北京那些有记忆的建筑已经拆到不可再拆了”,“对传统过度破坏,就看不清未来”。设计师看得明白,而官员屈从于开发商,是难以看明白的。

    城市建设,就是在拆迁中上演疯狂闹剧。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被开发商划了号的,都难逃厄运。这样的过度拆迁,无异于搞破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