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在温州苍南龙港只要谁家结婚,一伙自称“丐帮”的人,就会主动找上门来,强拦婚车索要“红包”,由于不想坏了喜庆的气氛,主人家往往选择给钱“了事”。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丐帮”的兄弟拿到钱后,便会留下一张红纸,上面有“帮主”的名字及电话。主人家只要贴在门上,就表示这家已经给过钱了,如果其他的“丐帮”帮众再上门讨要,主人家可以拨打上面的“帮主”电话,“帮主”会出面解决问题。据悉,当地有6个丐帮,各守着一块地盘。(据主要媒体的报道)
看这则新闻,细细品味“丐帮”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丐帮的“智商”有多高了,乞讨也那么“文明”,还讲职业道德和规范,不会死缠烂打,让人厌恶。事实上,丐帮专拦婚车要“红包”,是经过了周密策划的。他们已经摸准了办喜事者的心理,使之慷慨掏出钱,很有尊严地笑纳,不再出现看别人脸色时遇到的尴尬。谁都不想因乞丐的乞讨影响了喜庆气氛,往往选择给钱“了事”。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自己办喜事,就是图个吉利,“丐帮”上门“讨彩头”,应该算是“丐帮”送来的喜事祝福,送个红包,虽然舍财,但是个吉利的事。再说了,发红包历来是民间办喜事的传统,“丐帮”居然上门讨喜,你能不给吗?不给,事情好像还没有那么简单。但给了,这样的强索红包的风气,就会很快蔓延开来。这还了得? 当然有意思的是人家讲诚信,还留下电话,若再遇到上门“讨彩头”的,帮主可出面解决。
这样的乞讨方式,也是这几年创新出来的,且明目张胆,还找不到违法把柄,他是讨要,你是心甘情愿给予,不是偷不是抢,甚至连错都算不上。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道”。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谁都知道不劳而获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是被唾弃的,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连走正道赚钱都不敢奢望,更何况昧着良心去乞讨。转眼到了现在,为了钱,已经不择手段,大显神通,都想出怪招奇招,昧着良心发财。 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潜伏到各行各业,都把智慧和技能作了彻底展示。丐帮只不过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已。这样的转型可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显示出了丐帮的“智商”,从单一个体转变为群体,结束分散的局面。
有的评论对此认为是价值观的沦丧。笔者以为这是抬高了丐帮的行为。他们是生活于最底层者,价值观之类的东西不会明白,只知道找口饭吃,要点钱花。如果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岔还不容易找。如果认为是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至多是被警告。当然,说来说去,这是一种不良风气,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不管丐帮的“智商”有多高,对社会都是一种伤害。尤其在一个法治国家,对这种不良风气不该熟视无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