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亟待提高

(2012-05-05 07:32:30)
标签:

文化

    最近省文联和省教育厅组织中学教师及中小学生文学作品征文活动,有幸被邀请参加评选工作,从而有机会阅读和品尝师生们的文学创作成果。原以为这些作品是经过选拔加工才报送的,应该是赏心悦目的佳作,可是令人想像不到的是并非如此。这些作品,不仅题材单一,多为校园、老师、父母之类,而且叙述方式四平八稳,语言枯燥乏味、死板空泛。就是抒情,也是那么简单直接,找不到内心的真情流露。

    尤其是一些中学语文老师的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使作品的文学性大打折扣。老师如此,学生有这样的状况就不奇怪了。庸人自扰。这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学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已经缺失,亟待提高。老师文学素养不及,对语文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

    怎么提高呢?首先当然是有计划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如今的中学语文老师虽然基本毕业于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但从教以后,由于教学压力大,平时的阅读量已经很有限,被限制于课文之内,思维视野狭窄。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阅读少,见识少,知识难以更新,严重影响了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哪能从中受益?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基础,作为语文老师,这课无论如何也得补。

    其次是熟悉生活,拓展认识社会的视野。人在校园内,要了解和关注社会变革。这样“肚里才有货”,装得下也吐得出。这是解决写作题材单一的途径。这条途径一旦畅通,题材就丰富多彩,随手可拈。如果进入不了社会,就会麻木和自闭,对生活熟视无睹。

    第三是提高文学创作水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叙述语言的生活化和鲜活性,既要通俗又要生动。如果只是一些程式化的语言,甚至雷同而无特点,即使有再好的立意和结构,文学性也将被淹没和淡化。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学会说话,有助于语文教学。

    这是对中学语文老师提高文学素养的几点看法,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