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报复,大到过去的阶级报复,小到现今人与人之间关系不融洽产生的报复,经常耳有所闻。报复,因此成为了社会关系中最为普遍的矛盾。
本篇所要说的报复现象,来自于学校,来自于老师。据《沈阳晚报》报道,蔺女士有一个女儿,刚上一年级,家庭作业很多,总是写到很晚。有时候,晚上写不完,还要早起补写。她很心疼女儿,说:“就是我帮她写作业,每天晚上也写到10点左右。这么晚休息很影响孩子发育。”她因此写信举报,希望减负。结果没有让蔺女士想到的是,她的女儿遭到了老师的报复,座位从第一排调到了最后一排。老师报复学生,是这样方便和随意。
对于减负问题,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早在1999年就作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表明,在作业方面,小学一至三年级中,67%的城市青少年儿童和45%的农村青少年儿童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使得47%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9小时的睡眠标准。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负担,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法惩罚学生。规定是好的,但执行了许多年,好像效果也不明显。老师不仅给一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而且还很多。这说明“负”没有减下来,相反加重了,孩子完不成,只得家长披挂上阵。
作为家长,蔺女士举报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本来没有错。但问题是这一举动让老师尴尬,把气撒在了学生身上,受伤害的仍然是学生。老师与家长过招,家长永远处于下风。不明白,蔺女士的女儿座位移到最后一排时,心里是怪罪老师呢?还是埋怨自己的妈妈?当然,需要阐明的是老师的报复没有道理。这一举动凸显师德的缺失。
为师者,应该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