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初一杂记
(2012-01-25 22:44:50)
标签:
随笔文化 |
龙年除夕看央视春晚,从8点开始,到12点,坐了4个小时,熬着等着想象着有几个经典节目出现,但最后还是失望,这类经典就是早些年像朱时茂和陈佩斯演的《吃面条》和《警察与小偷》之类,有生活情趣又不失艺术品位的节目。但必须肯定的是,现今春晚的舞台越来越奢华,灯光越来越炫丽,采用的高科技越来越多,演出的阵容越来越庞大。这种包装使春晚文化大餐的外在效果增加了,而内在的实质的东西被淡化了,由此也离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远。4个小时下来,难以记住被哪一个节目感动,真是辜负了央视的龙年心意。
而让我记住的倒是除夕钟声敲响时,满城轰响的鞭炮声。前些年禁放鞭炮,一座城市静静的,很安详。深圳现在也禁放,放鞭炮者要拘留半月。近几年来开禁,除夕之夜就喧嚣起来,鞭炮声响彻整座城市,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密集的鞭炮声和沉闷的“大电雷”的轰响震颤着夜空,电光撕裂着夜幕,硝烟从窗缝中侵袭进来,使人倍受煎熬。初一天还没亮,又是这样的情景再现。整夜,城市就被硝烟笼罩着,被鞭炮声裹挟着,难以宁静。这就是除夕之夜了。而这样的鞭炮声,将伴随着整个春节,每到用餐时间,必有硝烟弥漫。
大清早出门,本是去迎接龙年的第一缕曙光的,但扑面而来的满街的红色纸屑和硝烟熏黒的街面,以及还散发着的硝烟的味道。这时候就觉得放鞭炮的传统,能不能驱邪,给龙年带来好运?难以解答。但这是传统文化,而它污染了城市和空气,的确不需要争论。直到看到街道上的花树时,已经被污染的心境才会有一缕温馨袭来。原本是过了春节才是春,可是滇中这座城市,刚进入兔年的腊月就是春了。植于大道两旁的本地樱花就不约而同地开放了,满街灿然。出门逛街,是走在花树之下;微风轻抚,花瓣纷纷落下,地面瞬间鲜亮妩媚。玉兰花婷婷而立,一副高雅圣洁的姿态;海棠花开满树枝,鲜红一片。
这些花,唯有樱花经历了腊月之后已经凋谢,长出米粒般大小的果和嫩嫩的叶。樱桃树的枝条十分凌乱,看不出一点美感,长在上面的樱桃味苦,不能食用。樱桃树,是作为景观树栽的。但樱桃有药用价值,说有清凉作用,一些中药铺收购,5元一市斤。故而,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便有人在夜晚偷摘,拿去换钱。当地媒体每年都要报道这种偷摘行为。那些散乱的枝条,就是偷摘者损伤的。
睡得晚了,起得并不早,还行于街上,新年的太阳光早已经从樱花树中泻下来,暖暖的,在摄氏5度到19度的这个初春,是那么和熙。错过了看第一缕曙光的时机,并没有遗憾。那就继续往北行,去看看那个大瀑布吧。近年干旱,大瀑布很少放水,只有过节时才可见飞流直下。以为此时必是水花飞溅,银练狂舞。哪知却不见动静,还是那么平实和沉寂。无水,一道长长的人造山崖就那么立着,没有生机。而照相的人倒是不少,都以山崖为背景,留个龙年照作纪念。当然,玩得最欢的是遛狗人。一群人与狗聚在草地上,逗啊笑啊,声浪直冲云霄。远远地听着一位狗主人说:“我这狗能买一套房。”另一个擤擤鼻涕道:“你要是狗送我也不要。”双方就笑骂起来,说新年大吉的不要谈狗事。的确,新年大吉的应该谈人事。但话音刚落,他们又再谈狗。
我又从另一条道返回,这已经是中午了。又闻鞭炮声,这表明有的人家要吃新年的中午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