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贪官,没有一个不是忠臣的,包括庆父、赵高、梁冀、董卓、秦桧等等这10名赫赫有名的,被载入史册的贪官。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臣名相,一生忠于帝王,忠于封建制度,在不断向上敬献着忠诚度的同时,也在给自己腐败和贪赃枉法提升着档次,将名和利轻而易举地占有。
这类案件随处可见。明代大名鼎鼎的奸相严嵩,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说他忠,是有这么一件事,嘉靖皇帝突发奇想,梦想长寿不死,就炼延寿之仙丹。很奇怪的是仙丹里面含有水银,对身体大有害处。这种事皇帝是知道的,绝对不会去尝试。咋办呢?那就让忠臣们去干吧。忠臣就是忠于君的,可为之献身。严嵩就承担了“随时可丢掉性命”的风险,先行尝试,同时还要写记录,看毒性任何,一一记在折子里。可那时他已经80高龄,为了忠君,仍拿性命作赌注,以“昨日服下仙丹一丸,痛下淤血半碗”为代价。这忠不忠,得拿性命去赌。
如同现今的酒场,明知酒伤身,还得舍命陪君子,“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党放心”,喝还是不喝?酒场就是官场,可尽表忠心。对于君,严嵩永远卖不了老,永远是臣。当然,严嵩父子得到的回报是可以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擅专国政,还可由皇上批准。正是他忠君,才得以大权在握,贪得无怨。在查抄他家时,一个查出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
和珅也如此,一生忠于乾隆,由一名小侍卫成长为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的“宠任冠朝列”的朝廷重臣,权倾朝野。在当政期间,更是胆大包天,巧取豪夺,大力贪腐。而到乾隆死后,他被抄了家。查抄出来的东西,“除了金银玉器等珠宝外,还有金银元宝1000个,沙金2000余万两,赤金480万两,白银940万两。再加上种种银号、当铺、古玩店、田地折合成银钱,总计约有8亿至10亿两,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富可敌国,而此时他才49岁。如果他不忠于皇上,皇上不给他机会27岁就是军机大臣,哪有贪的可能?
忠臣与贪官,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忠”这个前提,就没有“贪”的结果。一个官员要想成为贪官,必须有忠臣这道光环笼罩着,否则距离贪的边还遥不可及。从古至今,莫不如此。陈良益、成克杰们验证的就是这个逻辑。就是一个县的小吏,要想做一名贪官,他也必须忠于服从服务于一个人,那乌纱才戴得稳当。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县的科级官员就戴了6顶官帽,比和珅还牛。利用上司对他“忠于”的回报,也贪了300多万,挪用公款6000多万。这个程序,在中国从来都大行其道,链接得牢固。
贪官必是忠臣。忠臣才有机会。此话是真理。至于忠臣是不是贪官,那倒不一定,属于另外一个逻辑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