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违建“高尔夫”应“退场还林”

(2011-06-23 09:16:21)
标签:

社会随笔杂谈

杂谈

    对“高尔夫”这项运动,大多数人的认识来源于电影电视剧中。那些球场,都是依山傍水而造,绿茵茵的草坪,起伏的坡地,周围翠翠的林木,环境绝对优雅。在球场上打球的人,常常是一副绅士模样,穿戴十分整洁。一个人打球,后面总跟着一群。这些人要么是油头粉面,戴着墨镜的富商;要么是日理万机,偷空来陶冶情操的官员;要么是名闻遐迩,家喻户晓的明星。一块大得没边的球场,就那么几个人挥杆玩乐,没有足球场蓝球场上的喧闹和吵杂,没有网球场上爆发的热烈掌声,仅仅是几个人言不由衷地喝彩。至于挥一杆值多少钱,就更不清楚了。原来不明白这项运动,为什么那么少的人要用那么大的球场?后来才明白,这是一项极少数人的运动,属于“贵族”阶层,象征身份地位。难怪要这么奢侈呢?

    “高尔夫”源于西方那些高度文明发达的国家。那些国度土地私有化,建一块可不那么容易,因为占地需要1500亩,各种限制较多。它进入中国,也就是改了革开了放之后的事,前后就30年左右。中国人几百年来都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要搞些照搬照抄的活,是举世无双的。鲁迅说这是“拿来主义”。这项占用大量土地,服务于绝少数人的运动,作为引进的投资项目坦然地进入神州大地。各地政府是大力追捧的,争相建设的。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开放力度和投资环境。何况中国土地属国有,政府可以支配,找个名目就办了。于是,在这块“一穷二白”,还有许多人缺吃少穿的土地上,“高尔夫”星罗棋布,成为区分权贵与贫民的鸿沟,被坊间称为“高尔夫腐败”。

    中国的事情,一旦开了头,要使它停下来很难。虽然国务院发现了“高尔夫”建设的问题,在2004年就开始陆续叫停,但仍不见效。《人民日报》就报道,从2004年至今,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增至600家。就是说在禁令之后还新建了400多家。而另外一个现象是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只有10家左右。反差之大,触目惊心。那么,禁令之后的“高尔夫”是怎么冒出来的呢?地方官员是很聪明的,只要改成建“体育公园”、“绿地项目”,对上就可掩耳盗铃了。反正一级蒙一级,又不加以落实,只管大张旗鼓地建。开发商圈了地,地方政府尽了力,在拉动富人消费的同时,官员也可坐上顺风车,过过做“贵族”的瘾。既使球场难经营,以后改成房地产项目,肯定是赚大钱了。有这么多的纠葛,还咋禁?有谁听?这种项目,都是政府行为,是政商默契合作的结果。

    如今这400多家“高尔夫”,应该算是违规建筑吧,不管是违反禁令还是巧立名目。目前不是流行“强拆”吗?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以及居民违规在门外搭个棚等等,不符合总体规划的,都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灰飞烟灭。这些违规的“高尔夫”,也应该“退场还林”,将其拆除。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措施,仍是禁而不止。当然,这样做当事一方会很纠结,各方都受损失,但为了社会的稳定,不妨问责追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