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水一塘(散文)

(2011-05-03 11:16:37)
标签:

散文

文化

    5月1日下午,到郊外的一个地方去吃饭,虽然离城不足20余公里,但已经是在山坳中了。这里的山很朴实,是砂石土质,肥力不够,松树们就长得艰难,一株一株萎靡低矮,找不到顺溜和挺拔的,极不堪大用。而那枝杆倒有些奇,多为旁逸斜出,若是园艺师们移去做盆景,有可能会弄出精品来。只是松树生长缓慢,别的木呼呼疯长,它可不急,几月一个样,甚至几年一个样,没有多少变化。

    在这个山坳中有一塘水,不是很清澈,但也并不混浊,能使心里平静。这塘水其实是一个水库,一道高不足10米的土坝,挡住了水流,蓄水而成。因为在山坳中,周围都是那种平缓的山体,积水不多,也就几十亩水面,水波不兴,一眼就可看透。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水,本来到那儿逗留那么几个小时,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可记的。因为在我们这儿,奇的山异的水实在太多了,极其普遍和普通。何况,这山这水无名无份?

    能够引起我的兴趣的是水中的一群生物。吃饭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坐于一棵桑树的阴凉里,看着这群生物自在地生活。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生物呢?也就是鹅和鸭,还有距水岸不远的鸡们,并不是奇珍之物。虽然这是司空见惯了的,但在这个平静的环境里,它们行游的架式和叫声,常常能把眼睛洗亮,把心灵激活。

    我先说说那些鹅。在这之前,我并不太了解鹅这个群体的生存习性,只明白是草食家禽,养大了养肥了可做桌上美味。可是这一看,给我长了一些见识。这群鹅从羽毛上分辩,有白鹅与灰鹅。显然,白鹅很圣洁高雅,一身雪白洁净,不染纤尘,一副绅士模样。在水中游弋时,这一特征极为突出。若是家庭式出游,必是秩序井然,长长的脖胫,高昂的头,悠然移动的躯体,都使人生出几份敬慕。原本大凡动物,比如象群之类,出行时必是小象居中,大象走在前头和垫后,以保护幼者的安全,但是鹅不一样。目光所极的水面,会时不时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个排成“一”字的白鹅家庭悠然而行,前面是五六只小鹅,后面是七八只小鹅,而一只母鹅居中。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幼者众而长者寡,我想居中是便于前后照应。若是一群鹅行游,又是另一种形式,必是所有小鹅在前,大鹅行于后,成三角形状。这样,就不会使一只小鹅掉队,失去庇护。

    鸭与鹅相比,习性类似,而数量要多。鸭都是成年鸭,远远地看,已经分不出大小,能够辩别的只能是公鸭和母鸭。公鸭脖颈和头上的羽毛呈深色,是那种蓝与绿的调和色调,锃亮而深邃。它们常常带着异性离开群体,单独行动,在岸边觅食和嬉戏,搅起一路水花。在鸭群中,还有一种鸭叫火鸭。这种鸭羽毛呈黑色,不长羽毛的脸部及嘴壳呈红色,体形如鸡。其独立性强,胆也比普通鸭大。先看到这物时是在目光所及的对岸,还以为是野鸭,但确信野鸡不曾有如此的体态;又以为是火鸡,可火鸡又比之大许多。到底是何物?难以猜测。

    奇的是这物还不惧怕山鹰,不似鸡们一样,鹰还不见影子,早已躲了起来。正琢磨时,一只山鹰在飞翔,姿态十分优雅,且高度也只十几米。普通鸭见状一阵惊慌,岸上的都逃到水中,而火鸭居然还踱着步,不慌不忙觅食,眼见得那鹰俯冲而下,才张开翅膀飞起,然后落入水中。哈哈,原来这物还有飞的功能,难怪那么心安理得。到了水里,那鹰就没有了办法,只得在空中不停地飞,寻找另外的机会。而实际上鹰很徒劳,它很孤单,而空上群体太大。直到火鸭到了水里,离得近了才看清了。

    在水塘中,鹅鸭们要到水中寻食不太可能。尽管塘中养着鱼,且多为草鱼,因水深,是捕不到的。它们能够在水中吃到的食物,就是饲养者扔下去的青草。青草原来是鹅喜欢的食物,而在水塘中鸭们也来争食,场面就很热闹,只听到刷刷的响声。当然,青草只是一种辅料,主食还是那些蚕豆、玉米等等混合做成的饲料。我不知道每天投放饲料的准确时间是多少,有几次。正看着一塘碧水发呆时,听到鹅鸭叫唤,冷不丁循声望去,见一中年男子拎了一只沉沉的麻袋,走过塘堤,然后到了水边一片光光的坡地,把里面的食物洒开。鹅鸭鸡见状,兴冲冲而去。这时我看了一下表,是下午六时。我想这可能是它们的进食时间了。

    这些家禽进食也很有趣,不知是主人调教所至,还是长期以来养成并继承的光荣传统习惯,很有秩序和章法,使我顿生感慨。首先进食的是鸡,它们早已集中周围,饲料一撒,呼地拥上,争食之。而鸭鹅,则在周围呆着,不去争抢,似乎不屑一顾。等鸡们吃饱离去,鸭们才去食。这时,主人就会又添加些饲料。鸭的进食速度要快,伸着扁扁的嘴壳一阵吞食,不大一会儿就迈着缓慢的步伐离开,到水里游弋和梳理羽毛。

    最后进食的自然是鹅们。鹅的体大,食量也大,吃起来狼吞虎咽,把鸡和鸭吃剩下的,一并吞下,把个喂食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曾浪费。如此的进食顺序,倒觉得鹅是君子了,不争不抢,不称强凌弱,显示出大家风范。在自然界中,此举堪称楷模,足可戴红花,授予文明标兵、五好家庭、和谐群体,还有什么手、什么队之类的荣誉,以名垂青史。但是,鹅们不需要,要的只是谦让,以及对群体的友好。不然,各个物种混杂生存,只为争食和抢地盘,早就打得不可开交,哪有静水一潭。

    这些年,生态虽说大有改善,在城里也可听到鸟鸣,但比起这里的家禽之鸣叫,是那样的微不足道。鹅的叫声,一只两只相互召唤时,必是一唱一和,很有节奏,且音绵长清亮,是可洗耳洗脑的。一群叫唤,就此起彼伏,要持续一段时间,声音浑厚而宏亮,能传出很远。鸭的叫声就很少有章法,呱呱地一阵吼,整个耳腔一下子就被填满,很少能听到其它声响。与之相比,鸡的叫声要细柔许多,但尖亮,穿透力最强。若是公鸣扬脖一吼,拉出的长调隔了山就可听到。这几种声音,如果单调听之,可能并不奇特,显得很平常。但是将其整合,就可能是一曲动物世界的交响曲,低沉的高亢的相融,平静的水面也会激起一层层涟漪,就连整个山坳也会亢奋起来。

    面临一塘水,受之于一群生物,洗眼洗耳,当然也洗脑,心情会变得愉悦,心境会变得清新,心智会变得灵动,好不爽哉!这时,吃饭仅仅是附属的了,任凭什么美味都难以引发食欲,只有离生活越来越远的生物让人气定神清,淡然视之。

(全文27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