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是古州风物好(《古州遗韵》序言)

(2011-03-22 18:34:33)
标签:

文化杂谈

杂谈

我向来对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具体实在,而又有社会责任的人怀有敬意。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平凡之人,没有惊世骇俗的举动,更无浮躁虚妄的心态,也缺少可歌可颂的壮举。但他们有着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面对现实从容淡定,不肆张扬,谦虚质朴而富有进取心,积极完善人生过程,默默地提升自家的精神品质。在当下,这是难能可贵的。

饶左和饶雨亭俩兄弟,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在外多年,却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不声不响地历时6载,8易其稿,撰写了《古州遗韵》一书。这对于家乡来说,有了一个交代,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可惠及子孙。对于他们来说,交出了一份以报答家乡养育之恩的答卷,了却了一桩心愿,值得称道。

新化这个地方,虽然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峰谷纵横,山高箐深,但旧时曾设过州府,盛极一方,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供后人踏访和怀想。因而将其称为“古州”,是极为恰当的。这在于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对文化价值的认同。

我曾经应本书作者之邀,数次造访新化。开始时,只觉是山坳中的一小镇,并无特别之处。但后来随着到访次数的增多,访民居,看碑刻,钻野林,甚至还冒雨上了六祖山,也是耳濡目染,对这个地方发生了兴趣,没想到真是大有可观,被蕴含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所折服。这个历史的古州,如今的新平县新化乡政府所在地,的确不同凡响。

只要沿着500多年的历史隧道溯源,就可以寻访到诸多历史胜迹,发现闪烁的文化之光。比如至今保存还比较完好的小镇及其民居、民居中存放的匾额楹联、历经沧桑的古道、幽深的原始森林等等,都让人浮想联翩。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精神的载体。有历史文化的地方,就人杰地灵,山奇水异,社会和谐。新化就是如此。

最是古城风物好。《古州遗韵》突出了一个“古”字,再现了新化的历史文化、风物胜迹、人物故事,是一部史料翔实的风物志,很有价值。

但在我看来,则更愿意将其作为风物散文来欣赏,书中文章说人论物,并不是资料堆积,生硬死板,毫无生机,而是详略得当,行文简洁,叙述顺畅,壮景描物,自成一格,不仅有可读性,还有文学含量;不仅是为家乡而歌,也是为期待了解古州新化的探访者而作。因而,为使之有所据,有所依,有所循,书中追根溯源,多记风物之来龙去脉,多叙风物之千变万化,多载风物之诗词文赋,尽观历史之沧桑巨变,尽览自然之无穷造化,真乃七彩纷呈,形成历史之大观,风景之大观,可“一览众山”,寻奇访胜,吟风啸月,时空交错,自是另有一番滋味。

怀旧是人的本性。《古州遗韵》记录的虽然是古州新化的历史记忆,纷飞烟雨,但让人看到的有分明是一座新的生机勃勃之城。

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