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还真成了一个地球村了。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核电事故。我们中国,离得那么远,一下子就有反应,居然莫名其妙地掀起食盐抢购风潮,硬把超市的货架给腾空了。
起初,亲戚朋友从各地打电话来询问,还倍感诧异,说怎么可能,中国缺什么也不会缺食盐呀,那是国家管控的物资?嘴这么说,心中还是生疑,放了电话到外面一瞧,还真是这个样子,大的超市已经限购,每人只能买两包,且那队伍排得一两百米长,大多是四五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一些小的店乘机抬高物价,一包可卖10元或15元。先抢购的,据说是一箱一箱地买。一箱有50包,这得吃到猴年马月呀。这让人想起前些年发生“非典”时,抢购板蓝根的情景,愣是把一种普通的中草药弄得紧缺断货,各大医院药店纷纷告急。
板蓝根紧缺,倒不奇怪,因为是中草药,是植物,有一定的生长周期。然而食盐断货,就不可思议了。当然,主要传闻是因为日本核电事故,一说盐中含碘,可防核幅射;一说海水可能被污染,盐的生产会出现问题。就这么简单的传闻,就搅动了盐市。
随便上网看一看就会明白,我国的食盐资源是个什么状况,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仅仅一个青海湖的资源,就够全国人民用70年。而全国每年生产的6800万吨盐中,加碘盐仅占800万吨。还有井盐的产量,占了盐总产量的90%。这么丰富的资源,这么大的产量,能缺吗?说到盐中的含碘量,有专家就称5斤食盐的含碘量仅相当于一粒碘片,要预防得吃多少盐?且既使吃了碘片,也只能维持24小时效用,对预防核幅射没有作用。
这些常识和信息,本是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早该加以普及和告知的,但没有预料到会顷刻而至,酿成无“盐”面对的后果。
深入地说,抢购食盐这种现象,还不仅仅是国人缺少常识和信息来源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有无自信心和安全感这样的深层因由。一个人的自信心很强,一般情况下其行为很难被外界所左右,因为他有自己的判断力。一个民族自信心和安全感很强,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和精神意识,一般情况下其行为都会理智和从容,相信自身力量和意志,不太可能跟风。
自信心和安全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反之,就是自卑无知,自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更别说判断能力,才使得道听途说的消息如海啸般汹涌而来,淹没社会和日常生活。日本“感冒”,“大核”民族沉着应对,我们倒先成了“盐荒”民族,把自己给搅乱,实在难以理喻。
无“盐”面对。不清楚抢购盐的风潮是否能给国人带来一些理性思考?这类现象是否还会在类似的危机中故伎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