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又响鞭炮声

(2011-02-05 17:12:31)
标签:

社会随笔杂谈

杂谈

兔年三十的钟声还没敲响,城里的鞭炮声就一阵轰响,使得深彻的夜空猛烈地震颤开来,是那么的撼人心魄。身居家中,任凭把原本敞开的窗户关严实,但声响还是难以拒绝,肆意地拍打着玻璃遁入,只觉得两耳汪汪,连央视倒计时的数数也变得模糊不清。假设那位伟人在世,肯定会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写出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华章来。本想着这样的时刻,即使伟人作古,如今那么多诗人也不会等闲视之,生产出一些佳作吧。待初一上网寻找,哪儿能见到只言片语。这使鄙人很失望,可一想这才正常,听放鞭炮得到的文字收获,无非是“鞭炮声中辞旧岁”之类。

过年放鞭炮是一种民俗,代表着辞旧迎新,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且形成了文化,根深蒂固着哪。记得上世纪乱哄哄的年代,少吃少喝,家里穷得连5角钱的压岁钱也给不出,哪家要放鞭炮了就跑到那儿等着,看看有没有不会炸的(那叫阴炮)。若有,捡到了就揣在口袋里,跑到开满油菜花的田里,拨出阴炮残存的引线点燃,迅速跑开。其实还没跑开就炸了,因为引线太短,连冒烟也没看到就一响。这还仅仅是为过过放鞭炮的瘾,重要的在于鞭炮一放,哪怕是捡来的,有吃无吃年也就算过了。

前几年禁止春节放鞭炮,尤其是一些城市积极响应参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鞭炮有安全隐患,不仅每年春节炸伤人,而且还引发多起火灾,损失不少,危害不小;二是污染了城市环境,不仅烟雾漫天弥漫,影响空气质量,满街的纸屑随风飞舞,很难打扫。理由都很有说服力,禁了也就禁了,好像也没引起什么,划个地方集中放就行了。鄙人生活的这个城市也在此列,每年春节前市政府要发出相关《通告》,严禁市民在城区放鞭炮,还有城管检查。若要放的,都指定了范围,还在报上登了示意图。如此,那些生产鞭炮的地方却有苦说不出,产值、利润、农民增收都受到了影响。这一禁,大年三十晚上真的很安静,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守岁,很专心致志,不会受到干扰。由于指定的放鞭炮地点都在城乡的结合部,或者某个空旷的建筑工地,声响仅仅是隐隐的时有时无,对人口稠密区的影响几乎全无。那时媒体报道此事,所访市民都很赞成,说应该禁,现代文明社会,一些习俗就该改。之后好几年,年就这么过了,不必担心巨大的声响影响了正常心脏的跳动,不必担心满街的纸屑飞舞遮望眼,更不用担心上街时脚下突然一响让人魂飞魄散。当然,也没听到消防车的尖啸,也没看到谁被鞭炮炸了眼的报道。曾经以为,鞭炮由此也不再是市民过年的内容,结束历史了。

民俗这东西,还真不是发个《通告》就能使其偃旗息鼓,退出悠久历史的。仔细数来,春节也只安静了十年左右,就奈不住寂寞,又热闹起来了。在这之前,有关春节鞭炮的禁与开禁,总会作为一个话题,引起民间和民俗学家的讨论。这样的讨论,通常停留在文化层面上,难有结果。但似乎是民意的影响,一些原本率先“禁放”的城市开始“开禁”,前几年就使鞭炮重新响起来(包括杭州等市)。但是,原来的负面东西也如影相随,不离不弃,炸伤人、火灾、污染环境等等重被提起。据报道,北京开禁,兔年除夕夜就发生火灾事故160多起。而在全国,发生火灾事故达2500多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70多万元。这些事故大多与放鞭炮有关,是鞭炮惹的祸。当然,这个数字对若大的首都和中国可能不是那么扎眼,而如果酿成灾祸,就是很多家庭的不幸,就是悲剧了。至今鄙人还没有看到本地“开禁”的相关报道,不清楚有无同样的情况发生。但在大年初一出门,偶见一环卫工人打扫满街的鲜红细碎的纸屑,不免感慨:一“开禁”,人家过年也别想有空闲了。

嗨,年年岁岁,有多少人在鞭炮声中喜气洋洋乐开怀,又有多少人在鞭炮声中恐惧无奈活受罪,别说踏踏实实过个年,就怕连个觉也睡不安稳,演变成一场无眠之灾,哪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只怕是“夜来鞭炮声,梦惊知多少”了。因此,鞭炮在城市还真不是什么好事,若搞个民意调查,赞成禁的可能占大多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