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很乡土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突然间卸下中山装,换上了昂贵奢华的礼服,让很多人瞠目。
这身礼服就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贾平凹文集》珍藏版21卷,总价2980元,首创中国作家“最贵个人文集”的纪录。且是限量印刷出版8888套,装帧精美,配有如证书那样的丝锦封面。
如此华丽转身的贾平凹,让看惯了他老实憨厚的乡党模样的人大惑不解,认为此举等于撇下了“基本读者”,要到收藏家那里争宠,最终必然伤害大于获得。
笔者对此也想说点想法。一个作家的成长,尤其是著名作家所走的路是漫长的,艰辛的。贾平凹的创作经历大致一算也有30多年,出版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小说和散文因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生活气息浓郁,而大受读者喜爱,几乎是每出版一部就要热闹一阵,有的还引起广泛争议,影响很大。在中国作家中,他属于量多质优者之一。如今都讲究包装,讲走市场。将书包装得好,也是为了走市场。
记得前几年出版社都出版传统名著,经包装后价格也昂贵,好像也没觉得不妥。因为那是珍藏版,不是普通版。古人的书能出个珍藏版,今人的书咋就不能出珍藏版了。尤其是贾平凹及其作品,只要有文学常识的人都明白其文学价值所在。至于说到他撇下了“基本读者”,观点有些偏颇。贾平凹的作品大一点的书店都会设有专拒,包里钱少而又喜欢者就可以去买普通版,怎么就“撇下了”?出版了一个珍藏版,只不过是满足喜好“阳春白雪”的高端群体的需求。
奢华的“贾平凹”,其实没那么多事,不可能像月饼的过度包装,带来其它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