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党报时事报道浅议

(2010-09-05 07:28:37)
标签:

希新闻理论

杂谈

    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是报纸赢得读者的最根本途径之一。目前,不少地方党报为了争取读者,多在调整版面、扩版增刊上下工夫,以扩大信息量。以《玉溪日报》为例,近年来为加强时事报道,固定版面增加到6个,并专设“国际观察”、“中国视点”版面,作重大新闻的深度报道。这样,不仅增加了时事报道的信息量,也拓展了新闻空间,受到读者的欢迎。当然,时事报道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地方党报的时事稿源,基本来源于新华社电讯稿。新华社每天传送的稿件大体有四大类:一类是重大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出台,中央领导人的活动、各种会议、重点工程报道等等动态新闻。二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三类是来自地方的工作经验报道。四类是国际新闻。从电讯稿的数量和报道所涉及的内容,足可让时事版选编。但是,在大量的稿件中,能给读者从中获得高质量信息并能引起思考、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深度报道、问题新闻的稿件又不多。加上当前是信息时代,读者接受新闻时的选择渠道增多,选择意向更趋个性化,时事新闻的容量仍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因此,时事报道要能够满足读者要求,时事编辑就必须提高素质,在有用信息和可读性上下功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说,时事版块应该是信息版,而不是目前普遍存在和体现的“政策版”、“会议版”,甚至“活动版”。这样,时事版与要闻版、地方新闻版相比,就成了弱势版面。原因有二:一是时事版对高质量的信息的获取权处于附属地位。这在于地方党报的时事版多数是要闻版的补充和延伸,许多蕴涵着高质量信息的政策性强、及时传播党的方针政策、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主要都在要闻版上体现。而时事版只能在要闻版的“剩余材料”中去淘金,只能用质量较次的新闻来印证、补充要闻版所要传播的信息。这样,要闻版和时事版就形成一种畸形的格局。时事版在向读者传播高质量信息方面,与要闻版相比明显存在着不足。二是读者关注地方新闻的程度远远超过时事版。地方党报面向基层读者,直接为当地读者服务。读者所关心的,首先是他们身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实的报道。它由于报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是时事版不能相比的。因此,时事版要受读者欢迎,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当然,这两大弱势的解决,关键在于时事编辑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和对大千世界的敏锐洞察力,树立把政策引导寓于信息服务之中的新概念,用生动活泼的、当地读者应知和未知的“外来”信息,弥补先天不足。
    我们知道,报纸传播的信息必须是新发生的,最好是过去从未有、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新经验,让读者感到新奇,吸引眼球。这就是所谓有价值的新闻。新华社发送的新闻总体来说,大部分质量较高,信息量较大,但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问题新闻还较少。当然,只要编辑了解读者需要什么信息,细心选稿,认真编辑,是能够挖掘到大批有高量的稿件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读者可以获得不同需要的。这就要求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短些、短些、在短些的原则,多种渠道的处理和传播、着力解决读者的美感获得问题、普及与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首先是调整版面,使时事新闻更集中,安排到应该摆放的位置。以《玉溪日报》为例,时事新闻的安排近年来有了变化,不仅从版面上调整,在内容和信息方面都兼顾。除重大的时事新闻仍安排在要闻版外,其余的都集中调整到“今日中国”、“今日世界”等版面,集中推出。为了打造时事版面品牌,使读者方便阅读,每天的时事报道都有固定的版面。这样,就克服了对时事报道安排的随意性,平衡了与其它新闻的关系,增强了时事报道的强势作用。
    其次要设置较多的栏目,整合相关内容。近几年来,地方党报的时事编辑为使版面鲜活,内容丰富,都在时事版设置了多个栏目,有的还设置版块,如“特别报道”、“环球时讯”、“八面来风”、“热点聚焦”等等,比如《玉溪日报》就设置了“中国视点”版块,稿件长短搭配,使有限的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增加了信息量。同时,练好“改头换面”功夫,就是从新华社传播的大稿、长稿中找题目,找由头,缩写和改写成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稿件。在每年的“两会”期间,时事编辑都按照会议内容选编、改写当地读者关心的新闻,如有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民生新闻。这些新闻虽然不在要闻版刊载,安排在报纸后面的时事版,但都能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好导向作用,解疑释惑,受到读者欢迎。还注意采用集纳式的编辑手段,把反映同一主题的的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加以概括,综合刊发,如天灾人祸、反腐败等等报道,都采用“同一主题不同侧面”的编辑方法,既避免发长稿、大稿,加大了信息量,使有限的版面得到了有效利用。
    再次是着力美化版面,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的读报欲。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求时事编辑讲究用“典型手法”编辑稿件,在标题制作上敢于标新立异,让标题醒目现眼,并有意境有诗意。同时稿件编辑不仅要短,还要精。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更喜欢读短文。《玉溪日报》在这方面作了尝试,编辑刊发百字短文,简明扼要突出新闻点,使新闻价值得到了提升。加上设置有专门的美术编辑设计版面,从标题的字体字号、图片的剪裁都按照新闻内容进行处理,增加了版面的美感,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第四,讲究普及和教育相结合。作为新闻媒体的报纸,除了传播信息、普及知识、舆论监督、等职能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民众。时事版也必须具有这一功能。地方党报必须注意刊载新科技、新发明的新闻,比如“嫦娥一号”绕月飞行、防治艾滋病等信息。在编发这类稿件时,注意要向读者介绍相关知识,使之在读新闻的同时获得另外的收获。《玉溪日报》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地方党报的时事版要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就必须优化版面,拓展信息空间,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变弱势为强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