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语言,常常能在不经意之间散发出特别的味道,耐人咀嚼。尤其是当今这个千姿百态的社会,使中国语言的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更趋多样性。以简洁的形式反映社会形态,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字现象。
鄙人随手抄录一则如下: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918)”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知道“上帝”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老子”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四大天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四大发明”的人越来越少;未婚同居的人越来越多,婚后同居的人越来越少;贪图名利的人越来越多,不图名利的人越来越少;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勤俭节约的人越来越少;爱“财”的女人越来越多,爱“才”的女人越来越少;知道这世界变化快的人越来越多,能保持这变化的人越来越少。
一看这则文字,你就会觉得通篇都在“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这对对应关系中,把复杂甚至浑浊的社会现象阐述得一清二白,泾渭分明。是的,按照逻辑,自然是一方面多了,而另一方面就少了,也符合常规。只是在“多”与“少”之间,让人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曾几何时,如今“越来越少”者还是我们价值观的载体,是主流意向和社会共识,而转眼过了二三十年,事情就发生了变化,被颠覆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呢?以鄙人之见,大抵有三:
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所致。在特殊的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的各种原因,人们认知单一,见识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进一步开放,接触的事物多,不再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发生了异化。
二是人性得到释放所致。我们长期的教育只注重在树立宏伟目标和伟大理想上,距离现实遥不可及,完全忽略了人性所具有的特点和因素。如果一个人眼前的事都解决不了,比如吃饭住房问题、娶妻生子问题,哪还有心思去欣赏天上的彩虹。从平凡人的角度讲,近忧胜于远虑,所以女人才会弃“才”而爱“财”,人们才会弃“不贪图名利”而“贪图名利”。这是勿庸质疑的。
三是社会现象变化所致。如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是最为纷纭复杂的了。贪污腐败、收入差距、城市拆迁、大学生就业、看病医疗、社会治安等等问题,无一不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羁绊。人处于社会中,就犹如一株小草,只能在漩涡中打转,无力左右发展态势,更难以选择和把握,甚至放任性情,才会抛弃“勤俭节约”等等传统美德,而亲近“铺张浪费”等等曾经遭口诛笔伐的陋习。
可以看出,在“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之间,社会秩序转变了方向,人性的真实无遮挡地渲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变异,甚至信仰出现了危机。而这一切,是社会发展必须承受的重量。当然,这只是社会的另一面,而另一面则是光明和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