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发展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方向

(2010-07-29 22:21:10)
标签:

杂谈

教育杂谈

(已发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纵观全文,未提及“教育产业化”,而是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一观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明确了教育发展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向。   
    关于“教育产业化”这一观点,最初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来的,本意是将大学的知识和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该校联合周边几所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催生了著名的硅谷,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许多数额惊人的奖学金也随之建立,让不少贫困英才获得好处。至于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规定》,其中将教育明确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以来,关于教育是事业还是产业、教育能否产业化和如何产业化的争论,就一直不断。有的专家认为,教育虽有生产性,但不是直接生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教育也有经济功能,但不能片面强调其经济功能。有的教育工作者也撰文指出,教育是特殊的产业,在我国单纯强调实行产业化,会带来教育者向经济效益倾斜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政府部门的教育投入及其增长得不到保证、教育失去公正性、一些贫困学子不能升学和促使一些学校忽视教育规律、影响办学质量等弊端。但争论归争论,“教育产业化”实际上引发了教育乱收费,而乱收费的结果是直接导致学生经济负担的加剧。实际上,这已经演变为中国教育改革难以承受之重。   
    美国的杰弗逊曾经这样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大的平等并不是财产或者政治上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实现机会的平等既不靠革命,也不靠选举,而是依靠教育。”为什么?因为教育是国家公益事业,创造的是人人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承担的是社会启蒙使命,而并不是国家经济产业,创造GDP和利润指标。从公益性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人,人的发展目的高于经济目的。所谓教育现代化,是指人的现代化和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并非教育产业现代化。从产业化上论,教育就成了商品,可以买卖,学费是购买教育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一种成本补偿。教育的公平性与公益性就会因此发生偏离。   
    这个纲要未提及“教育产业化”,应该说是是教育回归本源。现代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作用及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保障教育公平。教育需要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国家竭诚负责。在“教育产业化”问题上模糊不清,甚至依然故我,就会影响教育正常良性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首先必然是促进教育公平,沿着公益性和普患性方向前行。唯有如此,中国教育才能真正回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