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缺失的乡村建设规划

(2010-07-27 15:20:53)
标签:

时事杂谈

(已发表)

    据了解,玉溪市有行政村667个,有自然村5442个。以目前的公共财力来说,要按计划实现600多个中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尚有相当难度。而对辖区内的5442个自然村进行所谓的“科学规划”,似乎更加遥远。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新农村建设试点有了头绪,但更多的农村建设则是处于简单地“皮尺丈量”和“随便画画”的状态。(详见相关报道)
    大凡兴土木搞建设,必是规划先行。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等,无不如此。然而在当前农村建设中,村庄建设无规划、农民建房无设计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按照常规,农民往往稍有积蓄,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大部分资金用于住宅建设。安居而乐业,住宅建得如何,也成为农民生活富裕程度的象征。在富裕起来的农民中,一家一家攀比建新房。但在建房过程中,许多地方只负责把宅基地划分到农户之后,就很少过问了。农民单家独户缺乏设计,凭经验行事,进行饱和开发,房屋之间的间距多则二三米,少则“零距离”,开窗都成了问题,更不必说门前能过机动车了。因此而导致布局混乱、房屋“扎堆拥挤”、建筑密度过高等现象层出不穷,比比皆是,难以找到进出道路和布置消防、防震、排污等公用设施的空间,绿化用地更是渺无踪影。这样无序建设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重复着旧有的建筑模式,所不同的仅只是建筑样式和结构地改变,致使生存环境得不到改善,生活品质难以提高,与“宜居”不靠谱。如此无规划,怎么以民为本、科学发展?
    改变乡村建设目前的无规划状况,很显然要解决规划进村问题,不要让规划游离于农村建设之外。当然,规划进村要注重以民为本,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能一刀切,千村一面。而以民为本,尊重村民的实际需求,引导村民科学健康生活,则是规划需要关照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规划最本质的特征是有利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注重邻里公共用地的设计和人际交往活动场所的设计,建构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增强村民的心理归属感。而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则可使村庄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相应的乡村规划也应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文化传统等等,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充分继承发扬村庄文化。据报道,从2009年开始,玉溪积极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先行试点,分布推进,力争用4年时间实现全市中心村规划全覆盖。按照这个目标,到2012年全市的660多个行政村将拥有建设规划。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举动,虽然此举有些滞后,但是毕竟给乡村建设带来了一抹亮光。
    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实的途径就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故而,村庄建设规划显得很重要,应当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不要使之“边缘化”,更不该使之缺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