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埋头多做实事 少唱“放心”歌谣

(2010-07-27 13:13:34)
标签:

杂谈

社会随笔杂谈

(已发表)

    “把好年关,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抓好治安,让群众过个‘放心年’;减少作业,让孩子们玩个‘放心假’……”大凡节日一到,在营造欢乐祥和气氛的同时,这类关于民生的“放心”歌谣就会按时吟唱起来,在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
    这类“放心”歌谣说白了就是相关部门对群众节日生活的一种承诺。承诺实际上讲的就是诚信,是责任,是一以贯之的,并非仅只是节日的专利。然而,到了逢年过节就喋喋不休,重复过来重复过去,就不免让人产生一些疑问:是否我们在平时对市场流通和相关行业管理不到位,才会出现“注水猪肉”、“毒牛奶”、“毒奶粉”之类食品安全问题和这样那样的社会治安问题,让群众心存戒备“不放心”,而到了节骨眼上翻出来说道说道,拿“放心”来作一番“美容”呢?是的,以人为本,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社会治安,是民心所向。但是我们如果平时总是提心吊胆或犹犹豫豫从“放心”的角度购买食物,而不是从身体需求的营养角度去选择,就有点不可思议和“黑色幽默”了。“放心”因此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状况,哪来“放心”一说?不信看看媒体有关民生的报道,节日临近,必是这里检查,那里排查,搞得很热闹。而节日一过,一切又似乎风平浪静。
    如此阶段性的诸多“放心”承诺,是否说明平时就有太多的“不放心”?这的确是留下了给人思想的空间。当我们把常识和常态拿出来作为“承诺”,昭告天下,有没有想到群众的感受?这与“农民必须盘种责任田”、“教师必须教书”、“医生必须看病”、“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环卫工人要打扫街道清洁卫生”等等有什么区别?我想本质上是没有的,只是表述上略有差异。这就有了“废话”或“多余的话”之嫌了。老百姓理所当然地要加以斥之。
    鲁迅先生的言论总是入木三分。他指出:“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何以见得呢?他认为:“人必有所缺,这才想起他所需。穷教员养不活老婆了,于是觉得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并且附带向男女平权论点头;富翁胖得发哮喘病了,才去打高尔夫球,从此主张运动的紧要。”有一位外国名人好像也这样说:从坚信出发,每每以怀疑告终。因而每次节日到来听到“放心”之类的安慰,心里总要“咯噔”一下,以为又有什么东西祸害了群众,让人“不放心”了。如此好好地过一个节,还有这么多心理压力,能“放心”么?
    故而,平时埋头多做实事,过节时少唱或不唱“放心”歌谣,想必对建设和谐社会更有积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