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看遍世态炎凉,留尽人生感叹

标签:
驴得水开心麻花任素汐 |
分类: 电影二三事~ |
近几年,开心麻花团队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各类电视戏剧节目中,他们给我的印象除了最为擅长的喜剧表达外,还有就是编排的节目脑洞巨大,通常都是给了一个设定后,在他们设定的世界里进行他们的喜剧创作。
如果说《夏洛特烦恼》开启了开心麻花对于话剧的影视化,那么这部《驴得水》则是把这种影视化的档次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夏洛特烦恼》当时爆卖14亿,成为了2015年国庆档电影快消品中的一匹巨大黑马。今年,《驴得水》打着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作品的噱头映入大家视野,不过没有了沈腾和马丽的演员阵容对很多不关注话剧的群体来说,其实是不易接受的。但看过话剧的人,都会知道《驴得水》无论是从概念、包袱、还是人文思想层面,都属上乘,自然而然也会对同主创创作的同名电影感兴趣。有意思的是,电影《驴得水》在上映期间,话剧《驴得水》也在公映,话剧带动电影,电影推动话剧,这个模式在有如此质量的保证下,可以说是双赢。
要说《驴得水》在电影市场最大的阻力,其实是演员阵容方面,众多参演的话剧演员其实并不是大众熟知的类型,在这种第一眼便无法吸引大众眼球的情况下,很难拉动初期排片。好在《驴得水》上映的日子虽然新片众多,但论质量和口碑,这部电影绝对秒杀同档期的大多数竞争对手,通过口碑发酵引发的排片和上座率逆袭,我们也已经经历的太多太多了。
说回电影,《驴得水》把时空设定在了民国时期,那个军阀为王的荒诞年代,在一个穷乡僻壤的民办小学,几个老师用拉水的驴顶替了一位老师的名额,坐吃空饷,随后被上级领导审查,为隐瞒此事而发生的啼笑皆非的故事。电影开始给我们奠定了一个非常欢快的氛围,这也是与后边的悲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让我想起了不久之前的电影《我不是王毛》,同样走的是荒诞喜剧的路子,最后也是让人沉默压抑,但论对人性的挖掘和深刻程度,确实不及《驴得水》。
电影中出现的几个人物都满附标签化,而且前后个性反差极大。校长本是个老实的人物,虽爱占小便宜,却本质不坏,最后迫于强压,也煽动了自己的女儿,为自己挖的坑填补。裴魁山精打细算,被一曼所撩坠入爱河,但得知自己所爱的人并不是自己所畅想的那般美好,作为男人自尊心受到极大地挫伤遂恼羞成怒,对一曼充满了爱的恨意。铁男吊儿郎当风风火火,却有着道上兄弟般的义气,可最后在枪口下,自己的求胜欲望战胜了一切,也便没了那些坚持。最重要的决定剧情走向的人物,也是我在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便是任素汐饰演的老师张一曼,歌声唱的抓人,巴掌拍的心酸。渴望自由的她对一切男人都充满了暧昧,可这种感情并不是认真的,只是因为不想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正是她这种对自由的态度,惹毛了裴魁山,也惹毛了铜匠,最后美貌尽毁,看大家一个接一个的露出人性最本质的丑恶,一声枪响,划破天空,情绪在此刻,戛然而止。
电影中他们工作生活的学校门口处,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学做人”!这个“做人”,或许就是电影给人最大的启迪和反思。当一个坑越挖越大,就像是一跟很长导火索,引燃后在迅速穿梭,当发现坑无处填满的时候,也便到了要爆炸的时候。电影内容铺的很满,不留一丝让人喘息的机会,把电影和话剧的特点很好的做了融合,看遍了世态炎凉,也留尽了人生感叹。
看完电影后,我拿出手机,默默的买了张《驴得水》的话剧门票,然后关注了任素汐的微博,或许,这就是对一部作品和一位演员,最直接的肯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