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门师生凤凰岭游记

标签:
旅游 |
分类: 生活 |
凤凰岭行札
——韩老师携韩门2013级八学子晚春游记
送别了凛冽的寒风,早就盼望着春日的到来,眼下这片刻春日算得上是京城四时当中最宜出游的光景了。就在四月十日这一天,韩老师与韩门2013级的八位同学相约京西凤凰岭,于层峦叠翠间共赏百卉含英的胜景。人们常说,凤凰岭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方净土,是一块未经人工雕琢的碧玉,通幽曲径在青山绿水中蜿蜒起伏,奇花异草点缀着山腰的每个角落,而坐落在路旁的古刹与道观,则为她平添了一份沧桑与肃穆。满怀着对凤凰岭的憧憬,同学们一大早便从学校出发了。
说起这奔赴景区的行程,还真是充满了欢乐!凤凰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有足足三十公里之远,若搭乘公交车前往,花费的时间恐怕短不了。然而一出校门,几个女生便敏锐地察觉到海淀驾校的班车正停靠在马路对面的路边,悄悄地等待着我们。正在驾校学习的陈同学灵机一动,建议大家搭个便车,不妨借助它的力量缩短我们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于是便一溜烟上了车。班车的司机当真不愧是在驾校工作,驾驶技术着实了得,本打算在路上补充睡眠的某同学,还未及睡熟,便已到达了目的地。
连日的雾霾,使我们暂时与春日的暖阳告别,但是它并不能阻挡欢快的情绪在同学之间流淌。到达景区大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满满的新绿。尽管天空仍显得有些灰蒙蒙的,但这片绿却富有力量地向我们宣告着春天的步伐从未曾迟疑,原野间充满生长的气息。或许是因为厌倦了喧闹都市的生活,此刻大家都显得十分自在,三两结对,有的在地图前商量游玩的线路,有的开始进餐补充体力,而陈露露和李鑫则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当地的原住狗,并用食物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可真是符合她们的一贯表现!但最终我们的目光纷纷停留在景区介绍中关于山间空气质量的内容上。按照它的说法,山里的PM2.5值只有市区内的1/5,这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想必大家都十分怀念与向往自由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的日子吧!
不一会,韩老师便与同学们汇合了。在大门口合影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正式的踏春之行。步入景区,首先踏上一条约两公里长的平缓坡路。平日里常有老年人选择来此进行晨练,因此“攻克”它对于我们而言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路边桃花、迎春花盛开,花丛中时而散落着几处石制棋桌,也成为了我们留影的好背景。此时的晨风吹打在身上,竟仍有几丝乍暖还寒的凉意,催促着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凤凰岭分南、中、北三线,若要全程游览,或许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因此我们决定从游览中区开始,以京西名刹"龙泉寺"为起点登山。龙泉寺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景观,以此为始,拾阶而上,在郁郁葱葱的杨柏间感受负氧离子所带来的清新。渐渐地,大家的筋骨已活络开来,一点点陡峭起来的山路减缓了我们行进的速度,也驱走了进入景区时的寒意。
我们的队伍从一开始的一排,逐渐转为一列,而走在队伍最前端的是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大家纷纷感到脚步有些迟缓,呼吸也重了起来,而范尧天则发现身前的韩老师几乎丝毫不显疲惫。或许只有在这种时候,大家才能十分真切地体会到,在学习之余,注重锻炼身体也是同等重要的啊!
中线上的主旋律,是一连串的古代养生修炼场,先后为仙人洞、三佛洞、玄元洞、修仙椅等。据说,它们凿刻于辽金时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修炼群,我们都认为选择在这山上养生,肯定包含爬山健体的意味。不同的洞穴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所刻人物姿态造型各不相同,可代表古代练功者养生修炼的四种不同境界。这些石“洞”皆按照当年修炼时的陈设放置物品,石“椅”则形如高出地面的石洞,可供游人攀爬上座,师生一行人也纷纷在此摄影留念,追忆当年那个对于炼丹、修仙十分狂热的年代。
中线的山顶处有一座凉亭,我们于是决定在亭中小憩片刻。闲坐亭中,韩老师与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从大家的近况谈到未来的规划。老师叮嘱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不断努力前进。老师还希望我们能与师兄师姐多多交流,取取经,这样就能少走不少弯路。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倍受鼓舞,也让我们获益良多。片刻的小憩之后,我们继续上山的旅途。
中线过后,本以为我们已经接近山顶,却发现我们面前的北线景区背后“大有隐情”。原来从凉亭向北线进发,还有大约三分之二的高度。北线景区的景色与中线大有不同,景点十分密集,而且出现了不少山水结合的景观,其中白塔水库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据说此地曾为世外桃源,却被一伙身怀法术的强盗侵犯,乡民不堪其扰,便从龙泉寺里请来七位佛家的师傅。这七位师傅本欲以善念感化强盗,却屡次反遭强盗的攻击,最终师傅们与强盗展开搏斗,打败强盗,但同时却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亡。
北区景观以"古、奇、怪、幽"著称,与中线相比,山路明显陡峭了很多,也狭窄了很多,使我们最终形成了“一字长蛇阵”的队形。可以说北线的山路才是对大家体力的真正考验,但大家的付出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山间各处奇峰怪石、幽洞密穴使人目不暇接。举目远眺,只见接连不断的阶梯和乱石嶙峋的山脊,几段近九十度的盘旋而上的石级令人望而却步。同学们的已然开始感觉到体力下滑,肌肉酸软,更加明白了前进路上总是充满着多重考验与艰险。就在大家都已气喘吁吁的时候,一座临山而建的小亭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这个亭子是一处名为阴凉亭的景点。顾名思义,亭中较其他各处更为阴凉,而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亭后立有一体型庞大的岩石。该石造型奇异,致使亭中形成风口。亭后有一
我们又继续前进,然而前行却更加吃力了。山路崎岖回旋,脚下的碎石与尘土令人无从着力。终于走到了一个叉路口,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决定下山了。下山的路显然要比上山的路轻松许多。山路两旁是奇木怪石,与上山时的险峻相比别有一番景致。我们一路轻松惬意,迎着习习微风,赏着路边的白色野花,悠然下山。路边的树木花草都发出了嫩绿的枝桠,初春的气息在山谷中喷薄而出。一路上我们不停地拍照,同时由于体力消耗不小,而胃口大开,把携带的零食一扫而光,十分畅快。路途的顺利让大家很快的下到了山脚。
四个小时的游山玩水轻松愉快,在回去的路上,丁泱阳被石头绊了一下,险些摔倒。韩老师笑着说,你这一绊不打紧,就好比在人生中也会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难,不要怕,迈过去就行了。这句话并不难以理解,韩老师的语气也很轻松,但此情此景,却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同时也使丁泱阳倍感安慰。诚然,人生中的坎坷与磨难看似难以克服,但我们终究可以变得更加睿智,做到泰然处之。就好比从教室与宿舍的窗向外望去,灰色的雾霾暂时阻挡了阳光,但我们仍然拥有凤凰岭和其他绚丽的景色。看到大家思考的样子,韩老师提起一篇发布在中财新闻网上的新闻稿《冀望在高处》。这是一篇对韩老师的采访稿,韩老师讲述了他在学术及实践领域所走过的历程。老师将学术研究与登山进行类比,指导同学们在求索的长路上,前方的景色永远值得你去追寻,只有不断奋斗,步入一个更高的高度,才有机会领略到全新的风景。而人生的道路就如攀爬高山,有艰险,有低谷,但是只要坚持着走过去就是胜利,就是美丽的景色。
其实,从成为韩门一员的第一天起,同学们便筹划着有朝一日一同出游,在山水间挥洒青春,共抒豪情,但碍于课业一直未能成行。而这次凤凰岭尽管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却令大家难以忘怀。那不加任何雕饰的山野,那些在人迹罕至之处肆意生长的花朵,仿佛为久居于喧嚣都市之中的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澈、透亮的画卷,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就业,忘却了房价,忘却了未来人生中的种种艰难。但我们坚信,这种忘却不是逃避,而是积蓄力量,以待日后更有勇气地面对它们。人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几前,我们汲取知识的养分,天地间,我们启迪智慧的真谛。或许,这种体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轻松自在,更是一种宽广,一种情怀,一种仁爱。
13级韩门子弟
执笔:范尧天,王紫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