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后是否应该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管理服务和提升业界是有争议的,我个人的立场是正方:投资人应该进行一些主动型的管理,但是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永远是艺术。我觉得不妨把企业的创业者看作企业的父母,而投资人更像是企业的叔伯姨舅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从看管孩子的角度摸索投资者、创业者、被投企业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的信任一定是要的
会遇上一些投资人跟我讨论某些他们对被投资企业的行为的一些大胆猜疑,总体上属于道德风险层面的东西,我是觉得这些问题主要应该在投资前解决,比如对创业者道德诚信的考察、交易结构的设计等等,如果这个问题在投资前考虑不周,这个交易就不应该发生。其他的,多数时候要信任创业者是企业的亲生父母,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主动伤害自己的孩子。
二、要给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力资助
在能力范围内,给企业必要的帮助和资助,对接外围资源,就像你总会给孩子买玩具、给压岁钱、介绍入学一样,毕竟,你们已经有血缘关系。
三、给创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分享,开阔视野
你投资的多数创业者可能主客观上目前都是被计划生育了:)只生育了这一个企业,如何哺乳、换尿布、后期教育等问题上,反而是投资者眼界更开阔,多跟他们讨论和分享优秀的母亲会怎么做。一定要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高效有力的董事会,让更多的专家提升团队的视野。
同时也要给他们灌输些计划生育理念:少生优生,坚持主业!
四、有限度地提醒和干预
在大概率上的高危领域,要多给企业提醒,必要时也需要干预,就像孩子到了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你会告诉他小心过往车辆,甚至牵起他的手。干预的方式也需要讲究:是应该与老板喝茶?参与会议发言?召集董事会讨论和表决?行使否决权?不要太过聒噪,想想自己有时会嫌老人唠叨一样,就可推测聒噪的效果。
五、寓教于乐
我觉得做企业其实需要好多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创业者会觉得不屑于或者不善于搞这些活动(当然有些人搞得有点花哨过了头),各种会议、誓师、表彰、拓展、交流,等等等等。投资者可以在这方面跟企业多交流和讨论,适度提醒或帮助企业开展这些活动,鼓舞士气,宣扬理念。
六、做和事佬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其他高管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应该代表创业者严厉地发表他们不太愿意发表的言辞(每个公司都有元老,随着企业的成长,他们的能力可能会跟不上了,可以碍于情面,创业者又很难开口),什么时候该替团队向老板反馈和解释,甚至争取必要的期权和奖励,什么时候该替他们做必要沟通和协调,投资者都是不二人选。但是协调不是简单和稀泥,你要多做调研,熟悉团队成员脾气秉性,信息要更对称,处理要更客观。如果一个家长与孩子有了矛盾,你去拉偏架,只会越搞越乱。
七、耐心
不要做拔苗助长的事。企业成长有规律,起步就连续冲刺肯定会断送一个长跑者的前程。不要时刻抱怨你的孩子不如刘翔跑得快,不如姚明长得高。设定合理奋斗目标,只要企业弯路比竞争对手走的少,几年累加,就会发现已经领先一大段距离。
八、向他们多学习
不要倚老卖老,年轻的企业年轻的创业者有很多你不具有的优势和学识,也向他们多学习,修正自己的看法。有孩子的朋友一定有过这种经验:孩子在某些领域的天分经常让你吃惊,让你自愧不如。安徒生告诉我们:皇帝的新装是由一个孩子扒下来的。
投入精力,教学相长,与企业共同进步,分享他们的快速成长,这就是一个投资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