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
分类: 素食文化 |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其中,又以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出生于物产丰富、烹饪发达的苏州,一生主要居住在考究饮食的扬州,影响到他在饮食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郑板桥虽然并非是一位素食者,但从养生出发,他一生中对粗茶淡饭为主的清淡饮食是十分推崇的。有人考证到郑板桥吃狗肉的故事,但这想必是文人的逢场作戏,‘难得糊涂’而已,并非他的饮食主流。只要看看郑板桥留下的有关饮食的墨宝和诗作都是讲的最普通的家常蔬菜就可以知道他真正的爱好什么。
郑板桥享年72岁,这在平均寿命30、40岁的清代已经算是长寿者了。那他何以能如此高寿?他奉行粗茶淡饭为主的日常饮食生活,应该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在郑板桥位于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大门上,有一幅由郑板桥亲手所书的对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几个字,类同座右铭,高度概括了他的饮食习惯。
郑板桥自小家境贫寒,吃惯的就是粗茶淡饭,而且乐于这种饮食习惯。他喜欢吃荠菜,并有诗句称赞这种野菜的美味:“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可以看出他对清雅鲜爽的荠菜有多么偏爱。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把素食青菜保健列为第一位的。比如他所做的诗文“稻穗黄,充饥肠。菜叶绿,作羹汤。味平淡,趣悠长。”便反映了这一点。即便是后来生活有所改善,郑板桥在饮食上也一直保持着粗茶淡饭的习惯。
郑板桥写过很多对联,其中部分与饮食有关。“花香蕉露重,茶熟竹烟轻”“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恬淡清逸,幽静高远,景美情深,书卷气浓郁。“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抒发了文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讴歌。
郑板桥最著名的饮食楹联当推上面提到的“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该联选用民间饮食字词连缀而成,反映了他返璞归真,师法自然,儒雅超逸的饮食思想。烹茶若论茶器,以瓦壶为好。天水者,乃天雨水,又称天泉水,以此水烹茶,可清除心肺之热。其特点是质清味淡。菊花茶是以花点茶,养生明目。粯(xiàn),米屑也。一说泰兴方言读“hān”,“粯子”者,大麦磨成的粉也。
素食黄金时代 编写
本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