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日本地震及影响

(2011-03-19 10:14:41)

日本近海史无前例的地震以及海啸,特别是其引起的核电站危机,瞬间盖住了世界其他地区任何事件的风头,比如中东局势。很多天没人谈论其他事情了,中国也掀起了抢盐风潮(不过第一时间我就确定这是短命的风潮,因为国家没有可能让这种事情出现,难道因为缺盐而中东化?)。日本地震的余波还没消失,也许还有很久才平静,但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的波浪也开始了。


有人讲日本地震对日本的经济以及GDP是好事。这是GDP信徒的逻辑混乱。人类有及其破坏的能力,为什么不尽情释放这些破坏潜能,然后再重建?这可不是熊皮特的“创造性破坏”。相比上次神户地震,这次增加了海啸以及核电站事故。而现在,核电站事故对人的心理影响巨大,东京的外国人员大规模撤退,商用飞机租赁行情异常火爆。从各种迹象看,日本的经济将在短期遭受严重影响。


从日本国内情况讲,自从其上次90年代泡沫破灭,日本政府凯恩斯主义式的财政赤字就没停过,从而累积了GDP占比世界第一的天量国债。每年的财政赤字没有把日本拉出通缩的泥潭,反而让政府离破产更近一步。幸好,日本95%国债都是内部消化。而这个内部消化的前提是日本企业多年的高留存,以及日本国民的高储蓄率。不管怎样,前20年每年7%的高赤字都会逐渐吞没掉其国内的国债市场,到了一定时候日本不得不向外兜售国债。而日本当前的地震灾害,也许就是那根稻草。日本利率上升一个点,其利息支付就相当于政府收入的25%,也即是相当于10万亿日元。即使日本以法国那样的评级标准(AAA)借债,就是利息这一项就会让日本破产。要知道的是,今年一月份标准普尔已经把日本降级到AA-了。因为高赤字,日本公司税率高达41%,所以日本国内的私人投资以及就业市场受到压制,日本的储蓄率也下降到2%左右。


然而日本始终维持贸易顺差,而且每年相当于3%GDP的资本(1750亿美元)向外输出。一个债务累累的国家却向世界提供融资的原因是高的公司留存以及日本国内的投资机会稀少。然而这次地震灾害可能改变一切。很多日本人不得不靠积蓄为生。以及很多日本公司不得不把多年留存拥有重建以及恢复其国内的生产能力。日本保险业界很多年来就被要求把部分资产放在海外市场,因为日本几乎全国都处在地震带上,而保险业界多年都在为如东京大地震这样的特级灾难做准备。虽然东京没有地震,但这次地震海啸以及核事故的影响也到达了同样的级别。所以海外日本资产前些天不分昼夜的回国让日元大涨而引起日本政府严重不安。在G7干涉之前,日元空头可能死了一大半。


日本央行(BOJ)极短时间注入几千亿美元也暂时让仅次于1987年股灾狂跌的日本股市稳住阵脚。而且日本央行也被授权可以购买ETF和REITs,相当于1997年港府救市。日本股市如果不救日本的资本市场就可能崩溃。因为这次灾难,日本的赤字又要飙升了,日本央行也全马力打开印钞机。而奇怪的是这时日元还在猛升,这将置日本企业于死地,而这是日本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日元被干预也是可以预料的。


随后,中国也把准备金提高到了20%。这就是我国货币发行制度的悲哀。如果不是多年来的出口导向经济,我们也许还有些主动权。进来多少美元,我们就得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而我们似乎也控制不了美元的进口,也就控制不了通货膨胀中最主要的货币数量控制,只有准备金(虽然也是数量型控制)以及利率。这就是美元的制高点,今后有时间再单独分析。关于通货膨胀,要记住2点:通货膨胀是纯粹的货币(超发)现象;但只有(适度的)通货膨胀才有经济繁荣或者增长。


而欧元也在强势反弹中,几乎到了上次反弹的高点。前几天欧元区首脑会议的结果就是欧洲央行不再购买成员国特别是PIIGS国家的债券,而把这一功能纳入欧元救助基金里面,债务货币化改头换面了。葡萄牙西班牙国债发行也似乎顺利,但联想到我们对美国国债的减持,这之中很可能有我们的身影。而且欧洲央行行长也一再向外强调要加息。这些紧缩措施都为欧元提供支撑。但这并不是根本的改变,而只是拖延一些时间而已。如果加息,西班牙的问题特别是其房地产泡沫问题只有提前体现。这就类似于中国:如果加息到一定程度,房地产泡沫一定破灭。所以中国央行更倾向采取准备金的做法来控制通货膨胀。


而另外一方面,日本此次灾难可能让其购买美国国债的意愿或者能力大大降低,甚至要抛掉部分美国国债来为其重建支付部分账单。加上日本保险业的灾后支付账单,而且这些账单还没有具体体现,恐怕美国国债要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承受一定压力。总之,日本地震灾难很可能改变全球资金进出资本(或者金融)中心的流向以及流量。加上中东因素,形势的发展复杂化。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降速,至少是短期内,其产生的影响不得不被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