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滑动到滚动(1)临界滑动角

(2012-12-18 07:33:54)
标签:

滑动角

滚动角

超疏水

判据

荷叶效应

分类: 科教讨论

    关于超疏水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因为荷叶是超疏水的典型代表,因此超疏水的另一种说法是“荷叶效应”。超疏水在中文文献中比较普遍接受的看法是接触角>150°,滚动角<10°。可是,英文文献中比较普遍的说法则是contact angle >150°,sliding angle<10°,英文文献用的是滑动,并非中文文献中广泛提及的滚动。

http://s12/mw690/69e5ae9cgd11f13f5996b&690

    而关于sliding angle(滑动角),已经有很多判断公式。

    例如,1956年Wolfram等人[1]提出了光滑表面上判断液滴是否能够滑动的临界滑动角判断公式:

http://s10/mw690/69e5ae9c4d11500136249&690


    可见,液固接触圆半径r越小、液滴质量m越大,液滴越容易滑动。这里看不到与接触角的关系,它其实隐含在常数k和固液接触圆半径r上。

    2年后,他对常数k做了一个定义,从受力平衡分析得出k是前进角与滞后角余弦之差绝对值的一半与液体表面张力之积[2]:

http://s12/mw690/69e5ae9c4d11512213bbb&690

        Furmidge[3]运用能量守恒原理,认为当液滴沿斜面下滑很小的距离dx时,重力做的功应等于表面张力做的功,于是得到一个新的方程表示临界滑动角的关系:

http://s15/mw690/69e5ae9c4d11540360ade&690


其中w是滑动的液滴的宽度(对圆形接触面,应有w=2r,椭圆形接触时为短轴直径)
    1998年,Murase等人[4]对Wolfram的经验方程进行了细化,比如,利用接触角,把液滴球半径R与液固接触圆半径r联系起来,把质量用密度与体积联系起来,当然还要注意一下液滴球半径的变化,即在接触平面前的球半径(R')与接触固体表面后球半径(R)并不相同,二者间的关系也与接触角有关,最后建立了滑动角α和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方程为:

http://s12/mw690/69e5ae9c4d1156c9d918b&690



    2000年Watanabe[5]把表面粗糙因子引入了Murase公式,认为常数k与液-固界面能有关,而液-固界面能又与粗糙表面上液-固实际接触面积有关,从而建立了粗糙表面上滑动角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方程:

http://s6/mw690/69e5ae9c4d1157359f995&690



注意:这里的r是粗糙度了。上标'表示是接触角的实测值,或言表观值。

     上述研究针对的都是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滑动。那么对于超疏水表面,是否可以用滑动角来代替滚动时的滚动角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滚动和滑动不是一回事儿。滑动是受力不平衡造成的,它不关力矩什么事儿,或者说力矩是平衡的;而单纯的滚动则是由力矩产生的,物体受的力则是平衡的;如果滚动的同时还伴随有滑动,那么该物体就不仅受力不平衡,其力矩也不平衡。

    那么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滚动的时候该如何了解其临界值呢?

    我们课题组对此做了一点工作,推出了相应的判断公式[6]。

1. Buzagh, A.; Wolfram, E. Kolloid Zeitschrift 1956, 149, 125.

2. Buzagh, A.; Wolfram, E. Kolloid Zeitschrift 1958, 157, 50-53.

3. Furmidge, C. G. L. 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 1962, 17,309-324

4. Murase, H.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face Meeting of the Science Council of Japan; Tokyo, 1998 (in Japanese)

5. Miwa, M; Nakajima, Akira; Fujishima, Akira; Hashimoto, Kazuhito; Watanabe, Toshiya. Langmuir, 2000, 16 (13): 5754–5760

6. Ran Minghao, Yang Chengxia, Fang Yuan, Zhao Kaikai, Ruan Yaqin, Wu Jie, Yang Hong, and Liu Yinfeng. Model for Rolling Angle. J Phys Chem C (ISSN 1932-7447), 2012, 116: 8449-8455

【为了找到1956年的那篇文章,我们曾求助于上海图书馆未得,后直接写信给匈牙利罗兰大学的作者,发现作者已经退休,最后该校图书馆管理员帮忙,给我们发了一份复印件,这里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文献是德文的,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这就是科技文献的好处:从图表、从词汇的发音,可以猜到八九不离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招开始了
后一篇:笑谈超疏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