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3-08-24 05:47)
标签:

沸腾

气泡

涂料

缺陷

水泡

分类: 涂料班专辑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烧过水。

    有谁注意过吗?烧水的时候,烧水壶的壶壁上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这些气泡似乎并不急于离开它的老巢?它们什么时候会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它们是逐渐变大还是逐渐变小?有些现象大家都注意到了,有些现象可能只有少数人认认真真地观察过。

    告诉你真实的现象。在向水壶中注入冷水的时候,水中夹杂的空气泡会迅速上浮至表面而破灭;但

(2013-06-22 09:26)
标签:

张光斗

去世

黄万里

独立

奴性

分类: 刘言非语

    “杰出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光斗,于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他的去世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与他同时代的杰出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先生。12年前,“2001年8月26日下午3时05分,黄万里先生在他任教50年的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悄然离去——离开了这个他又爱又痛的世界。 ”

    二人的年龄背景非常相似。张光斗出生于1912年的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年秋赴美学习水利工程,1936年至193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职,期间曾受政府派遣,到美国垦务局实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黄万里出生于1911年的上海,193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改修水利工程,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伊力诺伊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工作。1937年回国,在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任职。半年后任四川水利局工程师和测量队长,1947年任甘肃水利局局长。19

标签:

表面张力

水滴

尺寸

滴数

考题

分类: 科教讨论

最近要出界面化学考题,发现网络上很多复习资料或试题集中常有关于滴数类型的问题。如:

1. 用同一滴管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滴下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水、硫酸水溶液、丁醇水溶液,则它们的滴数为(    )【华理2001物化(下)期终考试题】【http://www.docin.com/p-107385613.html

A.一样多                         B.水的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C.硫酸水溶液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D.丁醇水溶液最多,硫酸水溶液最少

给出的答案是D

原因分析是:因为硫酸溶液表面张力最大,可以托住的液滴质量最大,所以滴数最少;丁醇表面张力最小,可以托住的液滴质量最小,所以滴数最多。

 

再如:

 

标签:

滑动角

滚动角

超疏水

判据

荷叶效应

分类: 科教讨论

    关于超疏水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因为荷叶是超疏水的典型代表,因此超疏水的另一种说法是“荷叶效应”。超疏水在中文文献中比较普遍接受的看法是接触角>150°,滚动角<10°。可是,英文文献中比较普遍的说法则是contact angle >150°,sliding angle<10°,英文文献用的是滑动,并非中文文献中广泛提及的滚动。

http://s12/mw690/69e5ae9cgd11f13f5996b&690

    而关于sliding angle(滑动角),已经有很多判断公式。

    例如,1956年Wolfram等人[1]提出了光滑表面上判断液滴是否能够滑动的临界滑动角判断公式:

http://s10/mw690/69e5ae9c4d11500136249&690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教讨论

以下博文节选自

http://www.elab.org.cn/home/news/2003-2007/topic/topic_01/CollateralReading/CollateralReading_02.htm

 

伽利略的斜面滚球实验

    大约在1604年初,伽利略开始寻找关于“重物自然下降”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增加的规律。如果像传说中的那样,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向下扔落物体,直接对自由落体进行直观测量,要寻找到落体的运动规律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比萨斜塔高55m,由塔顶竖直自由落下物体到达地面需时3.2s。当时既无精密测量时间的钟表,又不能排除空气对轻重不同的物体所施的不同浮力的影响,因此直接做这种测量是不可能的。然而,沿斜面下滚的球与竖直下落的球一样,也是一种“自发下降”,况且沿斜面下滚的球还可以将其下滚速度调节得很慢,这更易于测量,于是伽利略设计了斜面滚球实验。

    取一块长约840cm、宽约42cm、厚约6cm的坚硬木板,刨光后在平板细长的正面中央沿板长刻划一条φ=3cm的笔直沟槽。为了使沟槽尽可能地光滑、平整,再用羊皮

(2011-02-16 13:04)
标签:

美食

分类: 烽味饮食
 泡发竹荪时,需要用温盐水。刚泡发时有一股淡淡的雪花膏般的香味。这股香味会随着泡发时间的延长而日渐其浓。难道它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吗?烧汤炒菜时会不会也异香难闻、难以入口呢? 
 上网看了一下,很多人都说自己泡发的竹荪有这种香味,但在饭店里吃却没有。问题在哪儿呢? 
 前两天做了鸡汤竹荪。从泡发竹荪的碗中取出三支竹荪,剪去头,从中间剖开,洗净,切成菱形,放入鸡汤中,加入干香菇、干金针菇、花菇、秀珍菇、鲜香菇各少量,炖煨2个小时,出锅前加适量盐,撒上少量葱花即可。菌菇鸡汤鲜美无比,没有任何异味。 
 今天又做了排骨火腿竹荪汤。也是加少量的竹荪——仅用2支,汤也非常鲜香,竹荪吃上去滑爽脆嫩,没有任何异味。 
 所以总结下来,应该是竹荪属于高档香菌类,用量宜少不宜多,少则鲜,多则异香难闻,反受其害。 
 比如香精香水多么宜人,但是香精厂则是臭气熏天,香水过于浓烈反成恶臭。 
 好多事情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物极必反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