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技:意念操控、3D打印人体骨骼、塑料光伏电池
(2012-05-28 09:14:31)
标签:
意念操控脑波焦虑脑电波频率neurosky脑波耳机财经 |
分类: 媒体报道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意念操控
技术
利用最新的脑波技术,利用意念操控物体正在变成现实。
人类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放出弱电,如果用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就会显现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波”。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人在愉悦、焦虑、昏睡等不同状态下,脑电波频率会有显著不同。
正因为脑波具有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的特性,因此通过对脑电波信息的监视,解读后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使“意念”操控物体成为可能。电影《阿凡达》中展现的“脑机接口技术”即是一例。
前景
目前脑波技术大多应用于医疗领域,设备笨重而复杂。硅谷创业公司Neurosky已经将设备缩为一个头戴式耳机,仅需一个金属触点,为大规模民用化铺平了道路。全球最大玩具厂商美泰公司的玩具MindFlex即基于该技术,玩家可以用“意志”控制小球悬浮并穿越各种障碍,被《时代》杂志评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100款玩具之一”。
脑波技术最多能提取八种不同的人类情绪,无法读取思维内容,用户无须为隐私担忧。这是一门潜力巨大的生意,随着多款产品陆续上市,整个行业正在静待一个革命性的应用引爆需求。
3D打印人体骨骼
技术
3D打印技术的兴起,改变了很多产业,比如医院,在市场上买一台ProMetal 3D打印机,就能实现立体打印人的骨骼。
3D打印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打印模具,特别是金属件和塑料制品。打印骨骼的材料比较特殊,科学家花费四年时间才找出合适的配方,其中涉及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和工艺科学等诸多学科。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还添加了硅和锌以增加强度。在实验室中,这种骨骼替代打印材料已经证明对人体无害,而且支持人体骨骼细胞的自然成长,并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得到了验证。材料植入人体后,可以暂时起到骨骼的支撑作用,人体骨骼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发育、修复创伤,而且材料可以在人体内自然溶解。
前景
在不久的将来,外科医生们或许在手术现场就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和材料“即时制造”出各种尺寸的骨骼,马上临床使用;或者只要有病人的病变骨骼CT扫描图像,医生就能将其转换为CAD图纸,并参照病变情况马上做出合适的替代骨骼;未来数年内,质量更好的替代品还有可能帮助修复骨骼损伤,用于治疗牙齿,甚至骨质疏松症。
塑料光伏电池
技术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显示,利用一种有机塑料半导体材料—并五苯,可以有效提高传统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从平均31%提升至66%。
引领这一研究的化学系教授朱孝扬(音译)和其团队发现,使用并五苯有机塑料半导体材料后,从太阳光子捕获的电子数量可以翻一倍,因此能将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44%,在阳光高度集中时甚至可达66%!
前景
太阳能发电是人类能源的希望之一,其一直被诟病的就是低下的转换效率。新技术能捕获更多散失的热电子,提高转换效率,是一个重大进步。
塑料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具有很大优势。首先,成本较低;其次,转换效率高,从而产能更高;最后,新机制减少了对高度集中阳光的依赖,使用基础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