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子之大
木子之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9
  • 关注人气: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并不孤独

(2014-06-27 02:52:00)
标签:

杂谈

每天柴米油盐过着凡夫俗子的生活,偶尔一点感触,百几十个字就给打发了。以前的我,喜欢跟长者聊天,觉得他们一吞一吐都透着智慧,有了忘年之交的朋友, 也觉得自己成长得似乎比同龄人更快。等后来,长者都回归到山居田园,养猫狗,修草木,晒孤独的影子的时候,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如何说话,话在肚子里打了结。

7年前在大学里教书,认识一个小孩,暑假参加大学校园里的夏令营,住我隔壁他的表姐家。那时他读小学5年级。出于偶然的一次机遇,他被托付于我看管,管一顿午饭,监督一下午作业。他的功课很好,完全不需要指导,看过他写的作文,细腻流畅,优于大部分中学生甚至很多大学生。他一开始很腼腆,对于我这张陌生脸孔有些敬畏,不愿与我共食,说表姐家里有即食的面包。我因受人之托,必忠人之事,一份合他口味的火腿滑蛋便化解了那点尴尬。他要听我对他文章的意见,我说了些发自肺腑的真心实意的恭维话,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他的文字无可挑剔。彼时,我也在博客上写点文章,便点开给他看,他有种分享的喜悦,溢于言表。此后的每一天,他都会或跳跃或深沉或天真地敲打我的门,拿当天的作文给我读,从那阵阵敲门声中,可以听出今天文章里的心情,直到夏令营结束。期间,他要求表姐为他申请了QQ加我,回家之后,因为不能上网甚至要求我为他挂Q养宠物企鹅。多么聪明懂事又天真烂漫的孩子。

7年后我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碌碌无为过着许多人羡慕自己便也知足的生活。是夜,小孩子的QQ头像跳动,“好久不曾和你说过话”。我哪里想到,自己胡子拉渣一天天衰老,那个孩子竟已经长大?我还当他是那个小孩,说着理所当然自上而下的话,他一句“时间就是这么快了,我已考完高考,想出省读大学,你觉得如何”才让我意识到7年果真就在弹指一挥间,小孩果真已经长大成人,说话的语气,已给你一种“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的压力。他想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这不正是当年义无反顾的自己么?我的不后悔,会不会成为帮助他张开翅膀飞往更高更远的风?然而,他的担忧让我震惊,他说:“其实所有漂泊的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身后的家。我有时会想,很痛苦的便是异乡还是异乡,家乡也变成了异乡。”这是18岁的我不曾有过的担忧。那时的我,一心只想看外面的世界,像挣脱牢笼的鸟,义无反顾地拍打着翅膀,到后来果不其然遭遇乡变,体味一辈子作外人的苦悲。我要怎么告诉他这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只倚老卖老跟他说“年纪还小,不应该有这样的体会。”

“我偶尔会上空间看看你写的很多东西,正如你说的,你骨子里便是那种陶渊明式的志气,有一种老子庄子的那种淡定无为,我也觉得,那是暮年的气节,你不应该有这种体会。你那种也有一定的对人生和境界的追求,和你相处过,认为你个人修养比较高,表现出内心的清高(褒义)。但像陶渊明那样,很少能为社会做出什么大贡献,只是流传一段佳话。”

他的原话。和我谈话的只不过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即将迈入象牙塔的准大学生。是我眼里的孩子。我早已经改变这个错误的看法。他不止是一个孩子。

我的无为不过是无所作为,怎可同老庄并论?

他说他在思考一个轮回学说的问题。

“我大约小学五年级想到,那种只有你自己切实体会的一切,你所看到、听到的都是你自己的感觉,别人永远无法感知,那么要是你死了以后呢?又会有人像你一样,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感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自由支配的感觉,谁是谁呢?为什么你只在这一个时代?那种人死后万事空的说法我不太赞同。我是初二看到柏拉图的一段文字,很吻合我曾经想的,那就是他的理想国其中的一段有关灵魂的文字,我清楚的记得我欣喜若狂,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即使那是不被世人认可的。”

许多问题是我无法解答的。也无需解答,他已有自己的答案。我只告诉他:

“存在即合理,不被世人认可的文字,偏偏写出了你的心声,所以世界上不是只有唯一一个你,在他时、他刻、他地还有另外一个你,过着类似的生活,体会同样的感知。你并不孤独。”

因为人对内心的探索,对万物的慈悲,对未知的恐惧,对过往的缅怀,大抵都有共通的一面。我们都不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