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变

(2013-09-05 17:20:48)
标签:

杂谈

家乡

就在今年5月,我大概有一周的时间每晚都会梦见邻里乡亲,为此我还曾跟父母讨论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梦,还被他们拿来催婚,说是乡亲们都想着喝我的喜酒,以至 于我会夜有所梦。实话实说,意识里我很少想念自己的家乡,很少怀念家乡的人,尤其逢年过节,我甚至有回家恐惧症,不愿回到那个我出生成长的小乡村。但也许 潜意识里却是恰恰相反,这我无从解释,也不得而知。

我之所以不愿意回去,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是大龄未婚青年,事业也一无所成,而乡亲们似 乎总关注着这些事,村里不说同龄人基本都已成家立业,就连比我小一辈的侄儿侄女们都拖家带口,这在无形之中给了我父母很大压力,而这压力自然而然地转嫁到 我身上。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慢慢地,我感觉到家里的乡味儿变了。

在外多年,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我时常有机会和村里 的老兄老姐们聚聚首,吃吃乡味,聊聊过往。聊起小时候的趣事,会笑得前仰后合。比如,中秋节,小孩有偷食的风俗,说是吃了不腰疼,二伯家李子,七叔家的橘 子,三姑家的花生,六婶家的南瓜,那些年我们都有偷过,偷了被骂,第二年中秋再来;再比如,我们村靠着水库,春季雨多,水就会淹上来,所以靠水库边的农田 只能种一季,每年夏天刚好是暑假的时候,水库的水会往下退,农田里就会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鱼,全村家家户户一家老小下田捕鱼成了当时最亮丽的风景;水库 边锭鱼虾,也是童年的乐趣。网是自己用家里破旧的蚊帐做的,砍一根毛竹,剖开四半,削成条,用火烧弯,两跟竹条撑起一张网(家乡话为「筝」),把家里的米 糠炒香,伴着酒糟作饵,撒在筝里,绕水库一圈放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左右都是捞鱼的伙伴,放筝起锭都有技巧,游鱼要慢,河虾要快,蚊子越多的傍晚 鱼越多,我们经常被蚊子叮一身包还乐此不疲,因为收获颇丰,一个晚上半簸的小鱼细虾。那时候是不爱吃这些的,因为常吃会腻,却谁也阻挡不了我们每天捞鱼的 热情,渔胜于鱼。比如,村里谁家办喜宴寿宴,每家每户都会自己扛着桌椅板凳搬着锅碗瓢盆凑份子出力气,大办三天三夜,小孩经常盼着这样的宴会,因为有露天 电影可以看,放映的地点往往就是家门前的一块空地,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农田里架起幕布,老老小小们搬着板凳早早就占前面的位,去晚了没有好的位置,就把板凳 搬到幕布的后面,反着看。那时候这样的电影往往会吸引来自方圆十里的村民。还比如,每年过完小年之后,家里会开始大扫除,用长长的竹竿绑着笤帚,扫房梁上 的烟灰,妈妈取下门板拿出灯芯呢布和棉花为我们量身定做棉鞋(岁鞋,穿新鞋过岁)。年前,村里承包鱼塘的人家开始召集大家戒鱼分鱼,新鲜的鱼拿回家来剖洗 腌晾,做成腊味。一年到头,只要自己勤快,都能找到美食:冬天挖冬笋,春天采茶苞,夏天摘莲子和毛栗,用手电筒照青蛙(我个人比较反对吃青蛙,所以从未参 与过),用石灰烧水田里的黄鳝泥鳅,秋天上山拾蘑菇,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在山上猎到兔子和野猪,我们家的白狗是个捕猎能手,因此每年都能吃到别人家小孩吃 不到的野味。那时候邻里间经常走动,哪家有人过生日,会炒些花生,备点糖果,泡几杯自家揉制的香茶,随便唠唠就到了后半夜。乡亲们聚在一起难免会打打牌, 但大家都很节制,基本上白天都各忙各的农活,晚上走家串户才会架个场消遣消遣,贪玩的不在多数。说到打牌,我们村流行过扑克、土麻将、跑胡、转麻将,也有 少数人玩非主流的骨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活慢慢由人工被机器所取代,加上年轻人都往外跑,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养猪的村户也越来越 少,对粮食的需求减少,现在大部分农田都只种一季,工作量骤减,乡亲们越来越闲,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的被麻将跑胡所填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时 候常爱去窜门的几户人家,待我再回去时已变得极为冷淡,家家户户都有一场牌,人人都盯着门前一堵墙手中几页纸,连茶水都很难喝到。以前能吃到的自制小菜再 也尝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廉价的快消零食。

这也不是重点。原本用来消遣娱乐的麻将跑胡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常听到乡亲们茶余饭 后讨论,说谁谁谁一天输了多少,谁谁谁一年又赢了多少,那些数字对我来说都不可思议。当然,如果知道他们玩多大,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有些专业户几乎天 天泡在牌桌上,没有外出打工,没有额外收入,他们哪来的这么多钱?当中不乏有人至今未婚,家徒四壁,这只是个别。大部分人似乎财大气粗,在牌桌上那口气能 让你望而却步,麻将20块一炮跑胡10块一级庄家坐50扎3个鸟,诸如此类。这样的局势,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麻将馆应运而生。有人给邻村一个麻将馆算 了个账,三台麻将机,一天分早中晚三场,每台每场40,一个月收入过万。村里还发生过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因为开麻将馆抢生意而大打出手导致骨折住院的事。 我不反对开麻将馆,这是营生,却对那些整天泡在麻将馆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极其反感。

我今天突然想起要写这篇文章,是由于早晨听到的一 个噩耗。儿时玩伴才5岁的小孩在自家门前的河里被淹,很让人痛心的一个悲剧。然而当我听说家人在打牌,没有盯紧小孩时,我几乎愤怒了。这样的事件在我身边 发生过多次,所以自然而然将责任怪罪于过分沉迷于打牌这种行为之上。写了条微博,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承认也许对此次事件的评论过于主观,但对于农村不 良风气的意见有所保留。同是从农村走出来已身为人父人母的朋友都有同感:农村打牌过于疯狂,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

事故发生了,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尤其是家里有小孩自己又喜欢泡麻将馆的家长,清楚自己的责任,戒掉对牌的瘾。

对于农村与乡亲的变化,我依然耿耿于怀。那个给我快乐童年的小乡村,我再也回不去了。

2013年8月23日 0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拒绝双重标准
后一篇:一辈子做外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