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夫人借身还魂,原身是天妃林默娘
章信哆
五代晋太傅章公偕练氏夫人祠在城西敬客坊。夫人有全城功详见章仔钧传。墓在府治内,(原在芝山。洪武十九年府治扩建,含芝山故)明正德十五年本府同知姜龙奉例毁淫祠,城西天妃宫在毁中,因出其像,易额以祀夫人。后请当事并祀太傅公仔钧。春秋有司致祭。万历三十七年圯于水,知县易应昌重修,有记。天启间公裔兴国捐修,凡章族登仕者过郡必入谒。今废,暂移址于升华坊。(康熙瓯宁县志)
五代至宋,尊佛、信道甚于崇儒,故民间滥建祠庙。其害在
“荡民志,耗民财,又败坏风俗”。为了改变人心和风俗,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发布了《正礼仪风俗诏》,倡导以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于是有明一代,始终砥行毁淫祠,建社学、修文庙、祀名贤,即所谓“黜邪崇正”政策。如松江“弘治初毁淫祠及无额庵院,知府刘璄、华亭知县汪宣因即其所为社学凡若干所”,可仅仅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到正德年间“惟祠山兰若一区仅存,余多怠弛焉”
。
练夫人故事自宋流传于建宁地方,至明正德年间,始有祠祀。盖由于崇儒重教,“黜邪崇正”时势之需要。明正德十五年,地方官府奉令,对朝廷赐额、封号之外不法祠庙及一切无额神庙进行拆毁,代以学堂,宣传儒家理学,教化民生。城西有天妃宫,天妃即海神妈祖,又称天后、天上圣母等等,在民间受到隆重信仰,当时也是列于应拆毁。建瓯人民不忍失去天妃,于是用练夫人像装饰天妃,并把“天妃宫”匾额改为“练夫人祠”。天妃宫于是保存下来,练夫人崇拜也被传于民间。建瓯有练夫人的保佑,练夫人有天妃的保佑。这种俱有双重身份双重信仰的现象使香火更旺。后来,管理神庙的人把太傅公仔钧也请了来,和练夫人一起祭祀,官吏也有春秋致祭。万历三十七年夫人祠被大水冲塌,知县易应昌重修。天启间仔钧公后裔章兴国捐款再修,“凡章族登仕者过郡必入谒。”康熙年间原敬客坊练夫人祠因失祀荒芜,移建于升华坊。练夫人,即杨寯(872~952年)。本姓杨,讳隽。浙江会稽旧谱《称山章氏家乘》卷一《太傅章公暨夫人练氏阴德录*序》开篇即说明:“练氏本姓杨氏,名隽,世居练湖因以为姓”。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2/31f648b762064a8ba520464a8bded2c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