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人心
(2022-07-10 11:00:10)《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到底是什么,庄子《在宥》篇对“人心惟危”作了很好地解读。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悬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此处之藏,古今都认为是“臧”字之讹,“臧”是善的意思。那么人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里的回答并没有善恶的价值判断,而是对人心进行客观形态的描述。人心容易摇荡,压抑就消沉,推上就高昂。经常纠结而陷于水火,但是很快又能往来四海之外。静的时候潜渊深沉,动的时候悬天激扬,骄强的时候不可禁止,不能阻挡。
“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这儒家之问。不治理天下,怎么能使人心向善?老聃的回答是“无撄人心”,就是不要扰乱人心。人心如此,无关善恶,不要扰乱它,让它保持清明的状态即可。那么对于天下之治呢,庄子的回答是“无为”。不过庄子的无为略不同于老子,他把无为明确落实到个体的修为状态,“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这个“安其性命之情”,就是不扰乱人心,让自身保持的那个清明的状态,明心见性而常驻。
《在宥》篇说:“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从内容来看,貌似庄子的对于儒家的圣知和仁义持保留态度,他或许认为儒家的发心是好的,但它可能成为夏桀盗跖之流的向导,其结果却是扰乱天下人心,所以干脆绝圣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