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胆瓶”不是“掸瓶”
(2010-07-23 12:26:20)
标签:
胆瓶 |
分类: 收藏与鉴赏 |
《保定晚报》收藏周刊,2004年7月11日5版李良臣《厅堂摆设话掸瓶》一文中,错误地把“胆瓶”说成了“掸瓶”,过去有好多人也是这么认识,认为里面曾插过鸡毛掸子,所以就叫它“掸瓶”。这显然是外行人对它的称谓。如果此器物里放过鸡蛋,就叫它蛋瓶?放过黄豆,就叫它豆瓶?这显然不对。这种瓶造型为口径相连,径较长,径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器形如胆,故名胆瓶。器物的名称都是根据它的形状来命名的。形状像葫芦的叫葫芦瓶,形状像柳叶的叫柳叶瓶,形状像蒜头的叫蒜头瓶。胆瓶的口一般都是圆口,从文中的这种瓶口来看,没有一点荷叶的样子,不能把它说成是“荷叶敞边圆口”。“荷叶敞边”也就构不成“圆口”了。要么是“荷叶口”,要么是“圆口”,两者必具其一。“荷叶口”的胆瓶也有,但不多见。胆瓶的摆设也不只是摆在厅堂里的,因为过去一般老百姓的家庭里没有厅堂,胆瓶都是放在居室里的,或桌上,或躺柜上。胆瓶的尺寸一般为150件(约42厘米高)、300件(约58厘米高)的较多。文中说“约有50厘米左右”的胆瓶也不对。他那只应是150件(约42厘米高)的。“一米以上甚至两米的” 胆瓶在过去也非常罕见。一些单位大厅或门口或地面摆放的“一米以上甚至两米的”都是些现代仿品。与它相匹配的瓷罐也不是“胆形”或“倒立的鸡卵”形,是“胆形”的就叫胆瓶了,就不叫罐了。圆形的罐叫人头罐,长圆形的罐叫冬瓜罐。但这种罐也不是“装茶叶用的”。这种瓶和罐都是用来做装饰用的。
看图片,那只胆瓶也不象是“清末民初之物”,时间要晚一些。象是民国晚期的。“西轩”不是斋室,在很多瓷器上都有其字样。“西轩”是景德镇的一个制瓷厂。“友如”也不是“画瓷高手”,乃是一位清末画家,名猷,字友如,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寓上海。幼习丹青,擅工笔,人物士女,山水,花鸟虫鱼,靡不精能,亦擅写意人物。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应聘主编点石斋画报,写风俗时事,图画入妙,风行一时。旋又自创飞影阁画报,后书局汇其遗稿重印,名“吴友如画室”。所作昆曲人物册页及光绪六年(一八八0)作豫园宴集图,均曾展出于南京博物院。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作蚕桑络丝织绸图说,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作西园雅集图。胆瓶上的图案,是邹和胜仿六如之法,并不是友如所画。
还有可能李良臣把“六如”误读成“友如”了。“六如”既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香”,是形容牡丹的一幅对联。邹和胜是西轩的一位普通画师,但名气不大。
前一篇:☆☆竹林七贤粉彩胆瓶
后一篇:粉彩二甲传胪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