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揭阳的前世今生,进贤门、城隍庙、孔庙

广东(1)揭阳的前世今生,进贤门、城隍庙、孔庙
揭阳,别称“榕城”,是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广东最古老郡县之一的揭阳,曾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
上溯五六千年,已有先民。春秋战国时期,隶属百越地。秦始皇一统中原,平定南越后,公元前214年,迁兵民50万至岭南,因“揭阳岭”而得名“揭阳”,首见史籍。以后几经复废,至北宋(1140年),又设揭阳县。南宋末年,因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头一带。
解放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汕头专区、汕头市……1991年,国务院批准撤县建立地级市。
揭阳最著名的进贤门,是国内罕见的由城门、城楼、亭台三合一的单体建筑,揭阳的五门之冠,古八景之一。
这座城门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因通抵孔庙,故名“进贤门”。所以1937年改造旧城,东南西北4个城门全拆了,独留此门,因为揭阳的男子娶妻、学生升学、地方官赴任,都会走过进贤门。据说至今如此。
谯楼,原在县衙前院,用以击鼓报更、吹角司晨,进贤门建好后,改移进贤门城楼。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迎来朝晖,故称“谯楼晓角”。
揭阳的主要古建筑,城隍庙、孔庙(揭阳学宫)、双峰寺等,都在那一片。
揭阳城隍庙,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是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城隍,是古代普遍崇祀的重神之一,大多是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是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揭阳城隍庙,融合明清建筑风格和揭阳本土传统工艺。主体为木、石承载结构,大殿四壁仅起防护作用,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是研究古建筑的标本。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
南方的庙门特别大气而好看,那个美啊。这是在庙里往外拍。
在远古,先民对雷的崇拜,超过其它天象,他们把“雷”当成神,后来偶化为起动万物生长的“雷神”。
城隍庙的左边是雷神庙,始建于清康熙2年(1663),乾隆44年重建,1997年再度重建,成为潮汕仿古建筑的经典新庙。
虽然雷神庙的大门没开,但雷神庙与城隍庙的里面相连,所以我在城隍庙里拍的,有的也许是雷神庙里的神灵。
南方庙宇屋脊上的雕塑,特别亮眼,而雷神庙屋脊、屋顶上的雕塑,又比城隍庙更加亮眼。感觉雷神庙的屋顶装饰,是我在广东看到最精致好看的。毕竟是1997年再建,从设计到建筑,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观赏。只是要站远拉拍,清晰度不好。
左边黑瓦是雷神庙的屋脊,右边绿琉璃瓦是城隍庙。南方庙宇屋顶上的雕塑,确实比北方的好看。
当时还以为广东全省大多如此,其实不然。我在广东去了13个城市,并非每个城镇的庙宇都这么好看,各城大多有自己的装饰风格,有的就像北方的庙宇,屋顶上很简单。感觉就揭阳的特别好看,民间的庙宇祠堂还特别多。
城隍庙的对面,是繁荣潮文化的舞台。
2007年,经省市有关部门的同意,榕城区与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签约,拉开了学宫广场的建设帷幕,并且规划围绕学宫、城隍庙、双峰寺三个历史名胜古迹,建设儒家、道家、佛家三个主题广场。总投资3.3亿(含拆迁补偿)。
学宫广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f1cbe140102yz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