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水墨松江原创作品《压箱底的老算盘》

(2021-03-21 11:00:19)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谈
[转载]水墨松江原创作品《压箱底的老算盘》

[转载]水墨松江原创作品《压箱底的老算盘》

   压箱底的老算盘

 

算盘,是过去年代里老百姓使用的一种计算用具,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俗称“档”,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中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来进行计算。

对于算盘,记得打我记事时家里就有一个老算盘。

那是一个木头算盘,很沉重,算盘珠子也很大,算盘的四个角抱着很厚的铜片,已经磨得铮亮铮亮的,而且算盘表面磨得是斑驳陆离的,看似已经是使用有许多年了。

“这是咱家的传家宝贝,是你爷爷解放前在商铺里学徒时用的。当时的年代里全靠算盘来计算了,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过后,顾客买东西花了多少钱很快就会算出来的,非常方便。”

父亲告诉我说。

接着父亲向我道出了许多有关爷爷学徒时使用算盘的往事。

爷爷在16岁那年来到肇州县城的一家商铺当学徒。

那时,这家商铺是一家杂货铺子,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是经营布匹、食品等。铺子里共有五个学徒的,爷爷是最小的一个。

刚刚来到铺子里,掌柜的就拿出一个崭新的算盘,告诉爷爷一定要好好练打算盘,顾客来了收钱就靠算盘来算账了,不能算错了。如果算错了,多收了顾客的钱,那顾客就不会再来了。如果算错了,少收了顾客的钱,那铺子就会受损失的。

记住了掌柜的话,爷爷起早贪黑在苦练打算盘,就连上茅楼嘴里都在叨咕着打算盘的口诀。

有一次,铺子里来了两位顾客,买了很多的布匹,掌柜的让爷爷算账,这边

掌柜的也拿着一个算盘在扒拉着珠子。爷爷不小心算错了,掌柜的生气了,上去就给了爷爷一脖溜子,打得爷爷两眼直冒金星。

从那次算错了帐开始,爷爷练打算盘更加刻苦了,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练着。

到了年关,铺子里是最忙碌的时候。

在东北乡村里,一到了腊月,老百姓家里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而且是把年货一次性去县城的商铺买回来,不用零揪,俗称叫“打年纸”,又叫“趸货”。

所谓的打年纸,就是置办年货的前几天,家里人坐在一起共同商量,看看谁都想要什么,把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列在一个纸单上,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把所需的年嚼咕重新抄在一张纸上,第二天赶着马车去县城商铺一次性都买回来,叫打年纸。

记得那是一年的 腊月二十五,爷爷学徒的商铺里来了好几个人,大冬天的赶着马车冻得丝丝哈哈的。

人一进屋,掌柜的看来了这么多人,就知道是来趸货的,赶忙好好招待着。

爷爷沏上几杯热茶,端到顾客手里,并把他们让到火炉跟前,坐在板凳上先休息。

稍事休息,几个顾客开始按照纸单上记的名目开始挑选年货了。

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所有的年货都选好了,铺子里的伙计把年货拿到一起,开始算账了。

其实,我是没有见过那个场景,听父亲说的时候,父亲好似身临其境似的,说得是活灵活现的。

掌柜的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在抽着关东烟,一个小伙计站在年货的旁边,另外四个小伙计站在柜台里,每人前面都有一个算盘。

开始“唱报”了。

唱报是杂货铺子里最后结账的一道工序。所谓唱,是大声在吆喝着,铺子里的规矩是一个小伙计看着纸上记的账目,唱着年货的名称,数量和价格,四个小伙计持算盘同时操作。大掌柜的在帐桌前叼着烟袋锅,来回踱步,心里却在算计着货物的价格算得对不对。

铺子里的四个小伙计每人手持铁梨木做的算盘,扒拉着算盘珠子,顿时杂货铺里响起了清脆悦耳的算盘珠子声。

每每小伙计唱到一个段落时,要唱问共有多少钱,四个算盘按先后顺序一一唱报。大掌柜说对了,才能进行下一段落。否则,就得重新唱报。

各个段落全部唱完,再把小计合成总计。最后统计出总共花费多少钱。

那次,每到唱报的时候,爷爷都是第一个喊出来,而且一点都没有错。把掌柜的高兴得不得了,摸着爷爷的脑袋连声说:“看,我要是不打你一脖溜子,你能有今天吗?学徒是一个苦差事,不吃苦是不行的。好了,从明个起,我给你每月家一块钱。”

爷爷听后,脸上泛起了红潮,心里在偷偷地乐。

在商铺里学徒几年后,爷爷出徒了,并开始带徒弟了。在铺子里无论走到哪里,爷爷手里始终是不离那个算盘子。

“这是咱吃饭的家伙事,必须得学精了,否则算错帐了,什么买卖都会陪的。”

爷爷经常在徒弟面前提醒着。

后来,爷爷从那家商铺辞职了,自己单干了,在县城里开了一家皮货店,收皮子、卖皮子,生意非常好。

当了掌柜的了,爷爷每天仍坐在账桌前扒拉着算盘子,以至于算盘被爷爷的手磨得都掉漆了,但是,爷爷始终没有舍得扔掉,后来就传给了我父亲。

父亲如获至宝,小心在使用着,我们哥几个会使用算盘都是父亲用爷爷留下的算盘给教会的。那时,在小小的农家院里,经常会听见算盘的噼里啪啦声响,只要听见算盘在响,邻居们听后都会说,又是刘老师在教孩子们打算盘了。

后来,家里买了一个塑料珠子的小算盘,非常精致,又便于携带,那只老算盘就被母亲放在家里一个木柜子的最低端,外面包上红布永久地珍藏起来了,成了我家的传家宝贝了。

今天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探亲,翻开了木柜子,那只老算盘静静地躺在那里。打开红布,已经沧桑的老算盘就呈现在我的面前。

“你爷爷走了,你父亲也走了,看见它就能想起他们,这也是我的一个念想啊。”

母亲说完这句话,我看见她的双眼湿润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