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色列】在哭墙

(2012-05-23 11:08:27)
标签:

耶路撒冷

哭墙

上帝

以色列

犹太人

希伯来语

哈西德

分类: 方无隅
【以色列】在哭墙
    
     世界上有几个著名的墙,著名到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以我有限的认知能说出来的是柏林墙、哭墙、还有我们的“伟大的墙”。
     刚刚过了安息日的一个周日,我站在了哭墙脚下。
     哭墙,听起来就这么的满含悲愤。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我若忘记你,让我右手再也不会劳作,舌头从根部烂掉…… ”
 
 
     这是犹太民族流亡千年心底从未中断的呼唤。
    
哭墙,是之前在博文里提起过以色列第二圣殿的一部分。外国人名长地名长说起来总是觉得拗口,干脆用大白话说得了——历史上的以色列在他们国家最强大的时候一个伟大的君主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神殿,后来战乱被毁。再后来又一个伟大的时代,重修了神殿,历史上被称为“第二圣殿”。尽管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和平之城”,但是耶路撒冷从开始建立到现在的4000多年中,从来没有和平过。所以总评价这里和平与战争相伴,重生于毁灭交替,神圣与野蛮并存。罗马人来了又走了,十字军来了又走了,穆斯林来了又走了...圣殿被毁,被占,自然风化,现在上面还有个清真寺的大金顶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到今天,第二圣殿唯一留存的,就是西墙,短短的这一段,是他们千年以后仰望自己伟大帝国时代唯一的信物。他们在此集会,祷告,向上帝倾诉。
    如果你没有看到过任何哭墙的照片,仅凭各种表述,一定觉得这里非常伟岸才对。相信我,实际上并不大,只是很短的一段城墙。但是能够确定的是我没有失望,甚至没有惊讶。只是觉得这里实在适合静静的坐上一个下午,或是几个下午,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士兵,信徒,和希伯来白胡子老爷爷聊天,看那些年满13岁的男孩子们在父亲兄弟的簇拥下来到西墙前举行仪式。
    使我感慨的除了一个流亡了这么久的民族,经历了各种悲苦、流散、种族仇杀,他们血脉还在延续之外,更感慨的是他们传承下来的信仰和文化。我想对于他们来说,文化是信仰的一部分,是塔木德的一部分,是妥拉的一部分,是希伯来语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坚信他们是这个古老圣殿仅存的西墙的一部分。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找到血脉相承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好比中国人认祖归宗,落叶归根。
    我不禁想,当1948年以色列复国的时候,他们遥望西墙是什么心情?当上个世纪60年代西墙终于从约旦手中收复的时候,第一批走到这个终于属于了自己土地和国家的西墙前面的犹太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一定是哭了,喜极而泣或是痛苦不已,那哭声一定满含悲愤让听者动容,那哭声一定饱含辛酸让上帝垂泪,为了他们的信仰、土地、家园、亲人……
    墙意味着某种空间的隔离,意味某种信仰,意味某种凭吊,意味着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以色列】在哭墙
▲P2 经书

【以色列】在哭墙
▲P3 祷告。或坐或站

【以色列】在哭墙
▲P4 哭墙上方的蓝天,蓝的没有一丝云彩

【以色列】在哭墙
▲P5 全貌。

    城砖分三层,最下边的是希律时代遗留的最原始的第二圣殿的城砖,中层是早期穆斯林时代,而最上面的小方砖最年轻,是奥斯曼土耳其时代修建的。

【以色列】在哭墙
▲P6

【以色列】在哭墙
▲P7 每一个缝里,都塞满了小纸条。

    据说这个不是犹太人的习惯,是旅游者留下来的方式。因为这里离上帝最近。每年犹太教士会整理两次,把所有的纸条埋在橄榄山上,以便给后来的人腾出地方。

【以色列】在哭墙
▲P8 写了一张塞在里面

【以色列】在哭墙
▲P9 “愿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都各得其所”——上帝会听得到

【以色列】在哭墙
▲P10 四个男人

【以色列】在哭墙
▲P11 三个男人

【以色列】在哭墙
▲P12 两个男人

这些正统的犹太教士,应该就是称呼为“哈西德”的这一个分支。

【以色列】在哭墙
▲P13 一个男人。

【以色列】在哭墙
▲P14 一群男人。有正统犹太教,有大兵,有坐着休息的老人,还有人写完了祝愿奋力塞纸条的游客

【以色列】在哭墙
▲P15 两个小伙子

    带着祷告的围巾,头顶上顶着里面有手抄旧约的小盒子,用黑色布条捆绑的左臂。按照犹太教的说法,佩戴护符匣可以免受魔鬼侵扰,表达对戒律的遵守,以及对上帝的敬意。

【以色列】在哭墙
▲P16 这是一个少年。
    胳膊上和头顶上都有小盒子。这两个黑色的经文护符匣是他父亲送给刚成年儿子的礼物,里面装有袖珍版的经文语录。

【以色列】在哭墙
▲P17 这个孩子的弟弟再给他录像,后背上可以看见他留的很长的发络。前面走过另一个哈西德。

    正统的哈西德不喜欢被拍照。所以这一次拍到的所有都是背面,侧面和长焦拍摄的。
    我想对于任何人而言,尊重哪怕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习惯,都是一件无可辩驳的事情。以前带长焦出门都为了拍大妞儿,在以色列也得带长焦,拍大胡子男人。

【以色列】在哭墙
▲P18 正在穿戴的孩子

【以色列】在哭墙
▲P19 据当地人说,周一和周四会是13岁男孩成人礼的时间

    那时候会举行仪式,大人们簇拥着少年来到经文柜前,取出《妥拉》羊皮经卷,交给少年。少年和大人一起大声吟诵,稚气未脱的脸上带着一股认真劲。此举意味着少年已经拥有成人的宗教权利和义务。——这个场景是我看央视以色列纪录片的时候看见的场景。少年被所有人欢呼簇拥着,男孩的父亲分发糖果和喜悦。
    我会喜欢这个场景的。我更喜欢这个和平时期的哭墙。在哭墙前笑,为一个
将传承这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的孩子欢呼雀跃。据说这里还会举行婚礼和庆典。他们精心的维护这个神圣的地方,使他免受破坏,却也免费开放给所有犹太人以外的游客,甚至允许旅游者在这里搞发明塞纸条,我想这是文明的高度和不一样的胸怀吧。

【以色列】在哭墙
▲P20 夕阳照耀,墙上可以看见影子。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要戴上一顶小帽子。走的时候放回去就好。

【以色列】在哭墙
▲P21

【以色列】在哭墙
▲P22 铁网挡住了光线,让这里变得朦胧

【以色列】在哭墙
▲P23 老人和他的影子

【以色列】在哭墙
▲P24 网格缝里拍的,这些都是桌子。如有需要可以自己拿

【以色列】在哭墙
▲P25 哭墙外的小姑娘

【以色列】在哭墙
▲P26 高举相机拍这个分界

【以色列】在哭墙
▲P27 结果发现咱个儿忒矮了……你看人家拍的多从容?

【以色列】在哭墙
▲P28 姑娘

【以色列】在哭墙
▲P29 全貌。可以看见清真寺的金顶。那上面是巴控地区。非穆斯林不允许靠近。

【以色列】在哭墙
▲P30 大兵

【以色列】在哭墙
▲P31 哭墙出来以后,用长焦拍的哈西德犹太人。

     正好一个欧洲年轻人走过,一目了然。他们一生,都只穿这一种衣服。

【以色列】在哭墙
▲P32 橄榄山上的金色墓地

【以色列】在哭墙
▲P33 Jerusalem of gold


《Jerusalem of gold


=======================如有兴趣,可点击图片关注死胖子的个人微博==========================

【以色列】在哭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