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第五、六章梳理与总结
(2012-03-11 14:58:18)
标签:
杂谈 |
第五章《教学的过程》重点讲述了三种教学方式,即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六章《教学的结果》主要说明教学与生活和学校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对于青年性格养成的影响。
一、三种教学方式及其关系
在前面几章中,赫尔巴特已经提及,教学必须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为基础,教学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采用的形式和手段。
(一)
提示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与儿童的经验密不可分,“凡是与儿童观察到的相当类似并有联系的一切,我们一般都能通过单纯的提示是儿童感知到”。 它虽然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但是又高于经验,是经验的进一步扩大。在开展教学之前,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必须知晓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通过摆出与即将展开的教学有关的各种物体,让儿童触摸、摆弄来获得过渡性经验。因为教学的某些部分在儿童的交际和经验范围内获得材料,通过对邻近世界的描述来扩大眼界。新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旧观念与新事物的联系及学生的感受能力。所以,在这里,他特别强调“观察”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心灵中原有的观念、经验、能力、爱好等,然后才能决定提示哪些观念,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同样,观察之于儿童也非常重要,它是儿童从外部获取经验的手段,因为在儿童的早年,经验的对象主要是两个:人体和周围的各种事物。所以,在教师与儿童双方各自的观察之后,再进行提示教学,一方面继续引导儿童进行经验观察,另一方面,在提示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描述培养儿童最初的同情。
(二)
如果说通过提示教学使儿童在交际和经验范围中获得材料,那么分析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分析呈现在儿童感官中的这些材料。因为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经验是庞杂和不系统的,而分析教学可将其提炼并系统化。通过分析儿童原有的这些材料,“使儿童注意力逐渐专注到较细小和极细小的问题上去,以便使儿童的一切观念达到明确与纯洁的程度”。所以,他认为应该把儿童原有的经验分成部分,部分再分成更小的部分,一级一级的细化,正如他讲的,“把同时出现的环境分解为个别事物,把事物分解成组成部分,把组成部分分解为特征”,通过对特殊现象的分析来上升到一般,因为“特殊是从一般中抽出来组成的”。其次,教师要把逐步出现的事物分解为不同的层次这种教学法主要通过谈话或问答进行,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争论与辩驳”。他要求供分析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应是儿童所熟悉的东西,因此它是以提示教学为前导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析法和叙述法还可以结合进行。在分析的过程中,要让儿童产生联想,赫尔巴特把在这种联想成为“科学的想象”,以此可把经验系统化,从而使儿童的各种思想多样化地混合起来,融为一体。
(三)
赫尔巴特认为,分析教学的局限是只能接受它所能找到的材料,而不能获得普遍的知识。“经验不能给予我们理论和审美的需要,因此这种总需要也不能通过对现有材料的分析得到”,也“不能达到唤醒心灵所必须的足够程度”,而只有综合教学“能够承担教育所要求的建立整个思想体系的任务”它是以提示教学和分析教学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综合教学必须照顾到两方面,即提出成分并构成他们的联合。也就是说,除了提供综合的成分之外,教养还必须提供应用这些成分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综合大体可分为两种,即逻辑连结性的综合和思辨的综合。连结性的综合是最普通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形式发生在所有知识中。当然,不同的综合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直观教学ABC》就属于培养连结性的综合的教材,“因为它是从各成分出发的”;培养思辨的综合,则最好的方式是学习数学。综合教学必须做三方面的工作:决定教材的选择;严格说明教学方法;确定辅助材料。尤其要注意的是,他认为综合教学应及早开始,因为“假如综合教学的成分在早起就变成儿童日常经验的组成部分,那么在儿童心目中突然地、费力的印入知识”,“或者就变得轻而易举了”。“这样一来,综合成分将在可能范围内渗透到儿童日常经验的无数事物中”,儿童就会用这种逐渐形成的思维去整理知识,从而减轻教学负担,促进教学过程。
二、关于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根据以上的三种教学方式来说明的,也体现了其教育性教学的观点。他认为,分析教学以会话为媒介,之间可穿插阅读,必要时,组织竞赛和辩论,还可辅之以掩饰教学和附加阅读教学(但读物必须是用学生已通晓的语言写的)。当分析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适时进行综合教学。在这里,体现了赫尔巴特对教材选择的严谨性和对学生发展阶段的重视。比如,他指明必须注意如此安排教学:儿童早期学习希腊文,中期学习拉丁文,青年学习现代语。在思辨方面,则“首先要求安排有系统的、多方面实用的数学学习”。他还提出第三类课程:博物学、地理、历史讲述、成文法和政治的研究等。所有科目必须占有一定的位置,以达到培养多方面兴趣的目的。赫尔巴特不赞成那种为全省与全国拟定的办学计划,认为这都是空泛的计划,因为“这种计划在制定之前,学监未曾听取各个学生的愿望,未曾考察一下每个学生的优点与弱点,未曾了解他们相互的私人关系”。所以说,他不赞成国家接管教学事宜,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才能、忠诚、勤奋、技术才能有所成就,只有通过他们的自由活动才能有所创造,只有通过他们的榜样才能推广”。“政府所能做的仅仅是扫除障碍、铺平道路、提供机会以及给予鼓励”。
三、教学的结果
赫尔巴特把心灵的充实视为教学的一般结果。他讲到“我们的学士不是为了学校,而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富丽堂皇,而是为了实用!”简言之,学习不是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是为了是心灵从生活中解脱出来,就像他所说的“在心灵中,生活的乐趣是与内心崇高的感觉一致的,后者知道如何从生活中解脱出来”。
赫尔巴特认为“每个人都有所活动”,但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对实际参与的活动的兴趣日益高涨,而对所学到的知识的兴趣减少。比如,爱情代替了同情,对职业的追求代替了对社会的良好愿望。此时,通过教育学教学所培养的多方面兴趣就会发挥作用了!因为“真正多方面的兴趣时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说,真正拥有多方便兴趣的人,是不会出现以上的情况的。多方面兴趣通过纯粹地体现正直的人性,并通过练习,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而将任性加以限制,兴趣的这一种倾向决定了内在的人格。所以说,多方面教学所得到的教学结果也就接近性格形成的结果,因为“随着真正多方面性教学的发展,性格的正确方向也就被考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