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医学院甄选台湾和睦家医院全科医学医改 |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介绍如何做一个好的全科医生的文章,让我想跟大家分享10几年以前在美国念医学院的心得。
我在台湾长大,从小就像很多台湾孩子一样被鼓励去学医,我感觉这是过去一整个世纪台湾人对子女的期望。可能是因为医生这个行业比较不必摄入复杂的人际政商关系,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稳定的收入,在被日本人统治的50年到后来国民党威权时代的台湾,当医生是个很好的职业,也因此“读医生,赚大钱”是很多台湾小孩被洗脑出来的目标。许多医学院如台湾大学医学院就一直都是大专联考的第一志愿。只有考试分数最高的,才能进去医学院念书。
我为什么会提到这个,因为在目前台湾跟内地的考试制度下,只要有能力考试拿到高分,就可以进医学院当医生,不管她当医生的出发点在哪儿,不管这个人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否有爱心,有悲天悯人的性格,是否跟同学或工作伙伴相处融洽,甚至是否喜欢医学。
我不是说读医生赚大钱是坏事,只不过要赚大钱的职业很多,不是只有医学这行,而且学医这条路很漫长。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后刚进医学院的时候,很多跟我同年大学毕业的学生都申请到微软去工作。
四年后等到我医学院毕业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已经有楼有车(跑时捷的不少),我却债台高筑,因为四年的学费不便宜啊。。
回到主题,在美国要进医学院,大学四年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除了大学时期要把进医学院前的必修课修完(包括物理,生物,化学,数学以及一些文科的)以及报考医学院入学测试(MCAT)之外,申请人还需要有2-3封推荐函,需要写自传跟文章来解释自己为何想要当医生。不仅如此,同学最好有一些社会工作经验,从事志工的经验,对社区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做过一些跟医疗或救济相关的见习,或者有些什么特殊的才艺跟特长让你与众不同。
如果医学院的入学委员会看中了同学的申请资料,那你将会被邀请到学校去做面试,一方面让你认识学校的设施环境地理位置,一方面也让教授跟已经在医学院的学生们认识你。我觉得面试这一环节是跟只凭分数进去学校的甄选方式最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是蛮主观的。
面试的当天,大家都西装笔挺,女生打扮的要高雅,男生要帅气,給老师们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然后在面谈的时候,你的言行谈吐,语言能力,沟通方式都会被评分。如果申请的同学长得人模人样,沟通正常,对答如流,能够解释清楚你想当医生的理由(最好别说读医学院赚大钱这种心知肚明的话),不会把病人给吓跑,再加上成绩,社会历练,普渡众生的积极度也都达到一定的标准的话。。。。最后如果运气好的话你就可能有机会进美国医学院念书。
相对于台湾这种甄选医生的方式,我觉得美国人是比较务实的。培养一个医生不是容易的事,医学院跟整个社会一定要把有限的资源花在真正适合当医生的人身上才合理。
我不是说凭分数进去而已的就不适合做医生,也不是说美国方式选出来的就一定适合当医生(我认识不少个就似乎跟医学不搭调),但至少在美国这种制度下选出来的准医生个人条件水平比较平均相当,不会参差不齐。
只靠分数就可以当医生的制度虽然可以找到很多很聪明或者很会考试的医生,但这些人并不一定都具有大家认为医生应该有的性格或爱心或最基本的对医学的兴趣,因此培训出来的医生可能比较没有像美国那样水平比较一致。
而这只是第一关,医学院毕业后申请住院医师做专科医生培训的时候所有的申请动作又得重来一次,这一次不是有关于当医生,而是当那一种医生。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科也依据医生的背景,成绩,推荐函,还有面试等来决定是否接受让他进入内科,外科,儿科,或全科等不同的科系。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医生,资格态度各方面都比较整齐。只要你已经是某某科的专科医生了,你都会有一定的水平,不管你是史丹佛大学还是哈佛大学还是什么其他州立大学的毕业生。
顺便提一下,在美国要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主治医师,最短需要11年的时间。必须要念4年大学+4年医学院+3年的住院医师的培训之后才能正式成为医生。
总之,目前大家都在谈医改,我觉得咱么医学院学生的甄选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
前一篇:月经不正常要做哪些检查? (2)
后一篇:青少年常见的骨科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