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南山主持中国控烟讲者论坛

(2008-06-13 07:02:00)
标签:

杂谈

2008年6月8日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控烟讲者研讨会”。研讨会在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来自我国呼吸领域、肿瘤领域、心血管内科领域和精神卫生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了这次控烟高端论坛。

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协作中心主任、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王辰教授,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黄峻教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白春学教授、谢灿茂教授、赵敏教授、林江涛教授、肖丹教授等分别就中国控烟形势及医生的责任、吸烟与癌症、吸烟和心血管疾病、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尼古丁成瘾、临床戒烟技巧进行了专题演讲,并就京粤沪临床典型戒烟病例进行了讨论和经验分享。 

 

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教授:多方合力 共促控烟

很高兴呼吸、心血管、肿瘤和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们能够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的临床控烟问题。首先,我认为,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吸烟以及控烟问题存在五方面的特点:

(1)中国烟民的比例虽不是最高的,但其以3.5亿的绝对数量居全球首位;

(2)各阶层人士对烟草危害和戒烟获益的认识十分有限,甚至仍普遍存在某些误区;

(3)政府对于控烟的态度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4)政府官员、医务人员和教师吸烟现象严重,尤其医生吸烟已经成为临床控烟工作的无形阻力;

(5)近年来,众多的医院、各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的学会、协会组织在控烟的宣传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因而并未能产生合力效果。

勿庸置疑,烟草依赖这种疾病涉及的临床学科最多,涉及的患者人群最广,因而需要临床医生、社会舆论以及政府等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控烟目标。

我希望,临床医生不仅要开阔思路,抓住重点人群,而且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中国烟草依赖、控烟领域的数据,从中发现、总结共性和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控烟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

再有,我期望与会专家不只是简单地做一名讲者,还应当做一名组织者和宣传者,进而影响到政府、医院和更多的临床医生。

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 北京朝阳医院  王辰教授: 医生责无旁贷  理应首当其冲

烟草有害健康是20世纪所得出的最基本的、无可动摇和无可置疑的医学结论。烟草依赖是世界第一大公共健康问题,烟草是医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最大的可预防的治病因素,因而控烟也就成为医务界达到“减低发病率,提供健康水平”这一职业目标的捷径。在控烟问题上,医生责无旁贷,理应首当其冲。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而且,重点职业人群吸烟率高,青少年吸烟率上升,年轻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医务人员的吸烟形势尤为严峻,我国2002年的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高达56.8%。

近年随着医学界控烟意识的萌醒,随着中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脚步的加快,随着绿色奥运不断带来新的契机,中国控烟形势已见起色。对于社会各个人群而言,医生具有最大的潜力抵制烟草,因而理应担当控烟表率,理应积极履行医生控烟、帮助戒烟的职能。因而,医务人员在充分和深刻认识烟草致病于无形、致害于长远的同时,应将控烟工作贯穿于日常临床实践,包括识别吸烟者,给予立即戒烟的简短建议,或依时间情况提供戒烟治疗或推介到专业机构;建立规范的戒烟门诊;创立无烟医院;在医学界形成正确的控烟氛围;发挥医务人员的社会导向作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黄峻教授: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吸烟是中国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累及人数最多,而戒烟是冠心病预防中的强效干预措施,是降低心血管风险最经济的干预方式。因而,临床医生应全面认识烟草危害,树立自身榜样作用。

烟草通过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和氧化修饰等途经,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心源性猝死、外周血管病、主动脉瘤、卒中及死亡风险增加。而戒烟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戒烟5年后卒中风险降低至不吸烟者水平,戒烟15年后冠心病风险与不吸烟者相似。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干预措施中,与降压(β受体阻滞剂、ACEI)、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戒烟是最重要的举措,因为它不仅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最好,还是保证其他药物治疗效果的前提,而且平均每挽救一个生命年的成本相对最低。

因此,控烟是临床医生责无旁贷的义务,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钟的咨询都可以显著增加患者戒烟的成功率。中国有190万临床医生,如果每人每年帮助1名患者戒烟成功,就可避免近100万人日后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试想目前哪一项临床手段、公共卫生措施能取得如此效果?

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吸烟与癌症

医生应清醒认识吸烟与多种癌症间的密切关联,在临床控烟实践中应重视医生、教师、政府官员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学术推广、戒烟宣言、医生的榜样作用以及舆论导向等多种途经探索最佳的控烟模式,推进我国的控烟进程。

卫生部2007年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我国城乡居民前两位的死亡原因。近年,我国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宫颈癌死亡率及构成比呈现下降趋势,而与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上升,肺癌已经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因。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87%的肺癌死亡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200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烟草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且又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也是按其生产说明使用却导致高达50%吸食者死亡的唯一消费品。

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至少69种已知致癌物,低焦油烟并没有降低男性肺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二手烟与乳腺癌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即使吸烟者从中年时期开始戒烟,也可减少肺癌风险;如果中年以前戒烟,可使烟草所致肺癌风险减少超过90%。

因而,对吸烟者而言,何时戒烟都不晚,但越早越好。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提醒临床医生,吸烟是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可降低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的效果,被动吸烟可加重哮喘发作。而戒烟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减缓肺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

尼古丁、焦油、亚硝胺、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有害和致癌物质是烟草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成分。有研究显示,我国由单纯吸烟导致的COPD的发病率高达40.7%。吸烟可通过诱发炎症反应、增加氧化应激和减弱纤毛运动等机制诱发或加重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可增加婴幼儿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儿童和成人免疫功能;吸烟可直接启动炎症反应和间接使体内NO生成增加引发肺纤维化;吸烟可降低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的效果,被动吸烟可加重儿童哮喘发作及婴幼儿成年患哮喘的潜在风险。

白教授还介绍,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在临床控烟方面要求创建“5有科室”,包括有专职或兼职控烟人员,吸烟有害健康标识,控烟宣传,患者吸烟情况的病历记录,以及相应控烟医嘱。而且网络覆盖上海58家医院,履行制定规范、培训学员和检查督导职能。

尼古丁依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表示,为帮助和指导吸烟者成功戒烟,医生必须充分了解尼古丁依赖是药物依赖的一种形式,呈慢性、反复发作性和进展性特点,伴心理、行为障碍等问题,应遵循医学、社会、心理等多系统、多学科长期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原则。

成瘾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因而药物依赖属于精神科疾病。烟草中主要物质尼古丁对大脑具有阳性强化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与中脑腹侧背盖区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α4β2亚单位结合,在伏核产生多巴胺,出现自我给药行为、运动增加、强化大脑奖赏效应和条件性地点偏好等表现。而且,长期吸烟可导致尼古丁受体上调。以上机制均导致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出现戒断症状和心理渴求等表现。

尼古丁依赖呈现心理-社会-生物学模式,其中心理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个性、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精神病理因素和开始使用药物的心理原因等,贯穿其始终。因此,临床医生应当重视心理因素对吸烟和戒烟过程的重要影响,并能够适当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临床戒烟技巧

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危险。而且,2000年和2008年美国公共卫生署颁布有关烟草使用和烟草依赖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肖丹教授详尽介绍了临床医生戒烟咨询技巧(5A)。

询问(Ask)  询问患者是否吸烟并进行记录,包括了解患者的烟草使用情况,以及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

建议(Advise)  针对不同类型的吸烟者,使用清晰、明确、个性化的语言,建议所有吸烟者停止吸烟。例如对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告之吸烟可导致其动脉硬化、冠心病、卒中及其他疾病风险增加,二手烟也将危害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对妊娠的吸烟者,告知吸烟对胎儿发育及出生后的健康威胁。

评价(Assess)  主要包括评估吸烟者是否有意愿戒烟,即通过动机干预促使吸烟者的行为改变。如吸烟者愿意戒烟,医生可为其提供资源和帮助;如吸烟者不愿意戒烟,医生可动员吸烟者识别戒烟理由、树立戒烟信心。

帮助(Assist)  主要包括提供基本信息,纠正偏见;制定戒烟计划;鼓励使用戒烟药物;提供戒烟资源。2008年5月,美国公共卫生署颁布的烟草使用和烟草依赖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建议,目前一线的戒烟辅助药物包括伐尼克兰、尼古丁替代疗法(5种剂型)以及盐酸安非他酮7种。

安排随访(Arrange follow-up)  主要包括安排随访计划;鼓励主动讨论,若复吸,鼓励再一次尝试;证实戒烟疗效;推荐到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

如果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接诊患者的时间有限,也可对患者进行临床简短干预,主要包括询问、建议、简短干预(包括针对不同吸烟者提出烟草危害的相关问题,提供相关信息)以及推荐到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环节。

肖教授还强调,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评估和反复干预。临床医生不要忽视哪怕只是一句话的简短戒烟建议,因为研究证实,医生这一句劝阻戒烟的言语就可使吸烟者的戒烟成功率提高2%。临床医生有能力和义务帮助每个吸烟者朝着戒掉最后一支烟的目标努力,每次至少解决吸烟者戒烟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因而,让不吸烟者拒吸第一口烟,让吸烟者成功戒烟,让戒烟者不买烟、不接烟应成为每位临床戒烟工作者以及临床医生的奋斗目标。

 

 面对中国如此高的吸烟率和医生吸烟率,与会专家深感责任重大。呼吁各方控烟机构加强合作、政府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以身作则、积极推广采用科学有效的戒烟方法和药物、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和途径影响政府重视控烟工作并推动控烟立法进程。会议还请国内戒烟门诊开展早的医院介绍了经验,具体的会议内容随后待会议纪要和相关资料汇总后再同大家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