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海控烟将率先从机关做起,在部分医院、政府机关倡导“无烟单位”活动。而禁烟地方也有望从传统“公共场所”扩大到“所有室内工作场所”。
《烟草公约》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介绍、中国履约工作进展、国际控烟立法、中国烟草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省市控烟立法进程等。通过培训,力求推进和加强本市的控烟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和市民对控烟工作和控烟立法的重视和认识,为创建一个无烟环境、无烟奥运、无烟世博作出努力和贡献。
据悉,现行的《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1994年颁布实施,1997年修正后重新发布,影剧院等8大类场所被列为禁烟场所。但《规定》至今已过近10年,其条款规定的内容已难以适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奥运就在眼前,世博迫在眉睫,扩大禁烟范围,将更多公共场所列为禁烟对象势在必行。2008年度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社会提倡控制吸烟”,这是控烟工作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健康促进与教育处李新华处长分析认为,中国烟民具有四大特点,即人数多且居高不下,消费量大、戒烟少、吸烟行为不受限制。目前戒烟门诊难以为继,戒烟热线不热。主动戒烟者少,被动戒烟者多。截至2006年底,全国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仅占45.7%。由于地方法规禁止吸烟场所比较局限;法规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
新修订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有望近期出台,对于推动北京市控烟工作和无烟奥运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