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支修益大夫
支修益大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11
  • 关注人气: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肺癌死亡率高的"六大因素

(2007-10-07 17:28:00)
标签:

杂谈

肺癌死亡率高与“六大因素”有关:

第一、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 肺癌不像乳腺癌、宫颈癌那样,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没有寻找到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段。肺癌也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80%左右的肺癌病人临床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这是肺癌死亡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日本等国家应用低剂量螺旋CT代替普通胸片进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有了可喜的结果。在我国推广使用低剂量螺旋CT代替普通胸片进行健康体检尚需一段时间。

第二、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除了早期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获得长期生存外,绝大多数晚期肺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化疗药物,即使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化疗药物的单药有效率也没有超过20%的,目前全球常用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也不过是在30-50%之间。可以坦诚地讲:目前对于晚期肺癌,医学界肿瘤界也是无能为力,治疗目标也只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率的单位还是以“月”为单位!而早期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是以“五年生存率”为计算单位的。近年来上市的新一代分子靶向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和恩度,有可能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时间。

第三、肺癌患者的“癌性格”贯穿肺癌发病、治疗和转轨的始终 临床上我们发现一些本来是早中期的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应该不错,可是却没有获得长期生存。这部分患者所特有的“癌症性格”决定了他的预后。这种性格贯穿肺癌发病、治疗和转轨的始终,同样在空气和环境污染的大环境里、同样是有着几十年烟龄的烟民、同样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这种“癌症性格”得病人预后就是差,死亡率就是比其他病人高!而那些坦然对癌、乐观向上、科学治癌的病人的预后就明显好于“癌症性格”的病人。

第四、接近一半的肺癌病人是给“吓死的”!我们的数字同香港和台湾的类似,香港和台湾抗癌协会的医生告诉我,在香港和台湾,有接近一半的肺癌病人是给“吓死的”!由于晚期肺癌的比例多、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疗机构的科普健康教育和有关肺癌诊疗领域的新进展宣传得不够,有些影视作品和“英雄”人物总是把癌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描述的那么可怕,再加上许多中老年肺癌患者的确也不了解当今肺癌治疗的新手段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整天生活在“恐癌”中,吃不好,睡不着,生活治疗很差;明明是早期肺癌,也总是认为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第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给“治死的”!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就总有一部分病人,确诊肺癌以后,就是相信“电线杆子医院”介绍的祖传秘方,相信不开刀、不吃药的“特异功能”能够治好他的病。千方百计找到这些“神医”治病,等过了一段时间复查一看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进展了、扩散了,钱也花完了!这是才到肿瘤医院和肺癌诊疗中心就诊,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还有,目前我国肺癌诊疗的确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同样的临床资料,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甚至在同一个科室的不同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不同,手术的方式、化疗的方案和药物剂量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建议肺癌病人,第一不要迷信偏方和特异功能,第二先到肺癌中心或肿瘤医院咨询会诊,再选择医院治疗!

第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死于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就是死于没钱、负担不起医药费!且不说农民兄弟,就是城镇许多肺癌病人也是由于负担不起医药费用、放弃治疗,“选择”死亡。现有的医保制度和报销目录,几年不变、不更新。一些有效的治疗项目和化疗药物没在医保报销目录内,肺癌病人和家属咬紧牙关坚持2-3个周期的化疗,经济上还承担得起,在坚持4-6个周期的化疗就要倾家荡产了。包括现在临床应用的靶向治疗药物,都是病人自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城镇已开始出现,在广大的农村就可想而知了!希望政府医保部门多为百姓考虑,把那些确有疗效的化疗药和靶向药物列入医保报销目录!也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和民心工程。

当然,如果是早期肺癌,通过外科手术是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即使是晚期肺癌,现有的新一代化疗药物和治疗化疗毒副作用的药物可以让今天的肺癌病人“体面地”接受治疗,已经没有二十年前那些副作用了!特别是靶向药物就像高血压病人每天一片络合喜、糖尿病人每天餐前一针胰岛素一样方便有效。我们还是强调通过控制烟草、预防肺癌,通过筛查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肺癌,通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服药控制病情、带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生存,肺癌也一样通过化疗和靶向治疗带癌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