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肺癌治疗新方法射频消融

(2007-08-22 23:26:00)
标签:

杂谈

 

    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每年60万中国人死于肺癌,每年全球增加120万病例。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10%,7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作为癌症中的第一杀手,肺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但是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目前肺癌防治存在几大难题。第一个就是早期诊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都已经是中晚期,或者是晚期。手术后诊断的早期肺癌患者比例很低(<5%),超过90%的患者都是中晚期。第二个难题是肿瘤转移。有些肺癌局部病灶很小,但很快出现远处转移;一旦出现远处转移,临床上基本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除非是孤立的脑转移或肾上腺转移病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而广泛的远处转移,临床医师可以说是束手无策。第三个难题是肿瘤的多药耐药问题。第四个难题就是治疗的个体差异。同样的肺癌细胞分型,同样分期,治疗效果却不同。第五个难题是局部晚期(IIIb 期)和晚期(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的时机,化疗手段显得单一,疗效较差,如何减轻肿瘤负荷延长病人生存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已经排在世界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曾经发布警告说,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22%的速度在飞快上升,每年全球新增肺癌患者达120万人,死亡110万人。

  我国肺癌的危害惊人!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间,肺癌的死亡率翻了一番。到本世纪初,肺癌在恶性肿瘤的排序中,已由第四位上升为第一位。在城镇地区,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因癌症死去的每3-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据国家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预测,自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将增加12万,男性将从2000年的26万增至2005年的33万,增加26.9%;女性自12万增至17万。据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如果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目前肺癌的最好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能够使用常规外科手术的肺癌只有肺癌的30%。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概念、新方法日新月异,临床医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微创外科得到了很大发展。借助新的治疗仪器,很多外科手术被创伤很小的介入疗法所取代,因此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外科是微创外科的时代。

   射频消融肺癌治疗技术是欧美发达国际成熟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自美国RITA医疗系统在2000年发明了多点位温度监测技术及锚形多极针设计规避了肺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来,射频消融肺癌治疗技术在全球大范围迅速传播。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的胸外科、介入肿瘤科广泛使用,成为不能常规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是应用消融电极,在超声、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者在手术过程中、胸腔镜下,使射频电极进入实体肿瘤组织,然后在消融电极针前端伸展出9个锚形细电极丝,插入到肿瘤组织中,通过射频输出,使病变区组织细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达90&#8451;以上,通过加热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组织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组织,同时实时调节监控温度,从而达到局部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最后将穿刺针道加热消融,以防肿瘤种植。射频消融肺癌治疗包括进针、定位、加热、消融和针道消融5个操作程序。

    适于这一技术的肺癌患者是有如下8个条件:

    1、没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2、手术探查的补救。

    3、多发转移的减瘤治疗。

    4、单个病灶可在10cm以下。

    5、多发病灶每侧肺的病灶数量小于3个, 一次病灶<6个,两侧应分次进行, 病灶直径小于3.5 cm。

    6、病灶离主要血管和气管1 cm以上。

    7、血小板计数 > 100,000 / mm 3, INR<1.5。

    8、胸腔积液应先抽液后再消融。有肺切除术史和功能分级>2,没有器官功能储备的肺癌患者不适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

    在手术前,肺癌患者需做如下准备:

    1、做增强CT,确定病灶大小、部位、数目。

    2、肺功能及血常规、AFP或CEA等检查。

    3、患者体检、查询病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者需了解病情 ,做好用药准备。

    4、充分向患者介绍解释治疗过程、并发症等,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认可并签字。

    5、术前4小时禁食。

    6、取适当体位。

    7、建立输液通道。

    8、吸氧。

    9、血压、血氧饱和度 心电检测。

    10、空腹,行镇痛安定麻醉及局麻,以便患者更好配合。

    11、静脉点滴液体,补液并便于麻醉止血等给药。

    肺癌射频消融多采用CT下定位,锚形多极针进入肿瘤后会防止其在肿瘤中随呼吸的运动而脱离肿瘤,也很容易在CT下看到各细电极丝在肿瘤中的位置。连接好射频消融治疗系统各导线后,局部注入1% 利多卡因穿刺皮肤进针,即可开始肿瘤消融。如局麻不满意可静脉加基础麻醉。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美国RITA射频消融肿瘤治疗系统Xli电极针,只需20至40分钟即可形成4至7cm消融灶,3至6cm肿瘤灶可一点消融,6cm以上肿瘤灶可串行或花瓣样多点消融进行治疗。消融结束后出针,进行针道消融,以防止肿瘤细胞沿针道种植播散。射频消融肺癌治疗后,少量患者有气胸出现,可卧床24小时或下闭式引流管。发热在38度以下,不用进行特别处理,可2-3天恢复正常。患者治疗后3天即可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复查。并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查、CT、肿瘤大小测量综合评价肿瘤存活状况。国际上已有经射频消融肺癌后肺癌患者生存多年的大量报道。

    2007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合作,举办了“射频消融肺癌治疗新进展研讨会”。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兼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交流了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国际动态;在经皮CT引导下射频消融肺癌治疗专题中,北京解放军306医院胸心外科李鲁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胸外科黄乃祥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院胸外科倪旭东主任进行了会议交流;在术中胸腔镜下射频消融肺癌治疗专题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王群主任进行了会议交流;针对经皮、术中胸腔镜下射频消融肺癌治疗三种方式的应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何建行主任进行了会议交流。全国近60位胸外科、呼吸科、介入科肺癌治疗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专家们讨论热烈,希望国际先进的多点温度监测锚形针设计肺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尽快在中国各省市普及,使中国更多的肺癌患者得到救治。

到会主任们正在试用全球最新的射频消融电极针StarBurst Xli(从左至右为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冯威健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王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兼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主任、北京解放军306医院胸心外科李鲁主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何建行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