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的常识是:用药要看说明书,违反说明书用药可能会造成健康损害。
药品说明书上推荐的用药对象(年龄)和用法(剂量和频率),一般都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确保了疗效和安全。不按说明书用药,必须有充分理由,医生轻易不会这么冒险。
疫苗也属于药品,疫苗说明书上载明的接种对象和接种程序,也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所以,接种疫苗也应该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接种,不应随意扩大接种对象的年龄范围和接种剂次。
脊灰疫苗是我们熟知的疫苗,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说明书上要求接种4剂。
脊灰疫苗最常见的剂型是糖丸剂型,好几代人都对糖丸的美味留有美好的记忆。脊灰糖丸虽然好吃,它毕竟是一种药品,不应该被滥用。上世纪我国的疫苗管理理念还很落后,很多网友回忆小时候吃了不少脊灰糖丸,现在意识到这也是药品,心里不免有点后怕。
我说过,公众对疫苗额外剂次的不良反应恐慌是件好事。如果那些吃了很多脊灰糖丸的网友穿越到他们小时候,估计他们不会再把脊灰糖丸当糖吃了。
我国执行了20多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脊灰强免),即不管孩子有没有漏吃糖丸,每年都要求再吃2粒,造成中国孩子平均接种7~8剂脊灰疫苗,这比脊灰疫苗说明书上载明的4剂多了3~4剂,已经属于疫苗滥用。我这几天一直在说这个问题,相信各位网友都已经get到我的观点,就是:每个孩子只需4剂就够了,没必要接种更多,如果有人要求孩子接种更多剂,应该拒绝。
今天,我换个角度来批评脊灰强免。
在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大家一定会觉得: 脊灰强免,荒谬离奇。
我们先来看一下脊灰疫苗的说明书。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说明书上写脊灰糖丸只需服用4剂,第1剂从2月龄起接种。
不过,说明书上还留了一句:其他年龄组在需要时也可以服用。
这句话很有深意,什么叫“其他年龄组需要时”?读者们考虑一下。
前几天,我晒出了一份广东地区90年代出生者的电子接种档案,显示出该儿童当时吃了14次脊灰糖丸。这是我知道的,目前为止有可靠记录的最多次数,见下图。
对于这样一份接种档案,我关注的是接种次数,但有细心网友指出这份档案有问题。
这位网友怀疑接种记录不真实,因为第1剂强免的接种日期(1994年1月5日)居然排在第1剂基础的接种日期(1994年3月5日)前面,他觉得匪夷所思。
我向这位网友解释了原因,并问他对强免什么态度?他表示自己对强免持不持意见无关紧要……反正他理解不了。 我看了一下这位网友的微博,知道他是方舟子支持者。方舟子支持强免,所以这位网友提出这个质疑,其实是想通过接种记录的不真实,来质疑我反对强免的观点,进而证明方舟子永远正确。好吧,装睡的人叫不醒嘛。
现在,我来解释这位网友的质疑,请大家坐稳了。
这位网友不理解:怎么还没基础,就有强免呢?这就相当于不会爬,怎么会跑呢?
所以,这份接种档案一定有鬼。
其实没鬼,这正是脊灰强免荒谬离奇的地方。
话说当年脊灰强免的要求是:所有0~4岁儿童都接种。
0岁就是不满1岁,刚出生的新生儿当然算0岁,当然属于强免对象。
现在的脊灰强免一般都是针对2月龄~47月龄儿童,因为决策者也害怕:脊灰疫苗说明书上写着2月龄起接种,接种证上也印着2月龄第1剂,如果连刚出生的新生儿也不放过,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说明书上那句“其他年龄组在需要时也可以服用”很可能不管用。
我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加强, 脊灰强免决策者的担心很有道理。下图中,2013年厦门的强免短信通知与宁波的报纸报道中,强免对象均从2月龄起。
大家只要搜索有关脊灰强免的新闻,就知道现在做得很“规范”,出生日期或年龄掐得准。
那么上世纪呢?
上世纪要求0~4岁强免,那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啊。
不过,很多地方其实对小于2月龄的儿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方面是对着那么小的婴儿,实在下不了手;一方面毕竟很快就到2月龄,届时可以正常接种嘛。
但广东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0~4岁强免的策略,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这份接种档案。
接种档案里的这个陈姓男童,1993年12月21日出生,今年应该23岁, 后文姑且叫他小陈吧。
如果没有强免,小陈应该是1994年2月21日(满2月龄)才吃第1粒脊灰糖丸,只需吃5次就够了(当年脊灰糖丸规定吃5次)。真是不巧,小陈年年遭遇脊灰强免,连吃14粒糖丸,一不小心就成为了脊灰疫苗接种次数的中国吉尼斯纪录创造者。
小陈人生中吃的第1粒脊灰糖丸,不是基础而是强免,这肯定没错。
我国的脊灰强免有特殊标识,每年12月5~6日和次年1月的5~6日各安排1轮,共2轮。
小陈的第1粒糖丸吃于1994年1月5日,年仅15天龄,距离2月龄还很远。这1粒糖丸被标记为强化1,绝对是名至实归。
强免一般是2轮,小陈只赶上了第2轮,还缺1轮怎么办?
广东的服务一流。他们为小陈开了小灶,在1994年2月5日又给他吃了人生第2粒糖丸,年仅46天龄, 距离2月龄还差一点。这粒糖丸被标记为强化2,纯属体贴。
小陈的第3粒糖丸吃于1994年3月5日,此时他2月龄2周龄,这粒糖丸被标记为基础1,这很规范。
从此以后,小陈开始马拉松吃糖丸的经历。
1994年就吃了8粒糖丸,1995年~1998年1月5日,又吃了6粒糖丸,一共14粒。
我发现小陈本该吃15粒糖丸,这样他的吉尼斯纪录就更难破了。
他漏吃了1997年12月5~6日的这轮糖丸,真是遗憾。我相信,他同时出生者里一定有不拉下一粒糖丸的,希望他能站出来破小陈的记录。
从小陈吃糖丸的日期可以看出,除了基础1~基础3、加强1与加强2是常规服用的5粒糖丸,其余9粒糖丸其实都是强免。软件设计时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次强免,小陈把软件里仅有的4次强免记录用完后,其余5粒强免的糖丸只能归入加强6~加强10。
总结一下:小陈没到2月龄,就已经被强免了2粒脊灰糖丸,到他4岁时一共吃了14粒糖丸。
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事实:
①脊灰糖丸,有没有2月龄前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数据呢?抱歉,事实是:文献里没有。
②脊灰糖丸,有没有接种14次的效果和安全性数据呢?抱歉,
③脊灰糖丸真的有必要从出生就接种么?如果是,那么说明书完全可以改为“出生后立即接种”。抱歉,事实是:那么多年来说明书里只是说“从2月龄起接种”。
这三个事实加上小陈的经历,构成了脊灰强免荒谬离奇的坚实证据。
有人说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妖魔化强化免疫”,还以个别地区把脊灰强免的形式从一刀切改为查漏补种来证明我说错了,他自己则一直在美化脊灰强免。
各位读者,你们觉得脊灰强免还需要我去妖魔化么?
脊灰强免,难道应该被美化么?这是个问题。
(完)
自我介绍:陶黎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硕士,果壳网医药达人。微博粉丝近2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2万 ,收到众多粉丝的好评!如果您的疫苗问题也希望得到我的解答,邀请您加入我的粉丝群,报名添加微信号raiingxxr
如需咨询疫苗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找我(ID:疫苗与科学):
新浪【爱问医生】,微信【来问医生】或【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