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有个县,叫无责县。当地的领导希望过太平日子,最好不要出什么大事让自己担责。
当地群众对领导也没什么要求,只要让大家有口饭吃就行。
无责县的卫生工作搞的还不错,各种传染病都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为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无责县的领导要求公共卫生专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包括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进行估计。在《无责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最坏情况预测】章节中,有一条描述如下:
如果在夏季发生乙脑疫苗供应紧张,由于未能及时接种疫苗导致的乙脑病例估计为100例。
……
2011年,无责县像往年一样在夏季开展乙脑疫苗接种,使用的是含活病毒的乙脑活疫苗,接种期间发生2例乙脑患儿。
无责县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接种疫苗时患者已经处于乙脑潜伏期,疫苗来不及发挥作用。
乙脑患儿家属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孩子接种的是活疫苗,其说明书中有“不推荐在流行季节接种”的说法以及“接种了乙脑疫苗后反而得了乙脑”为理由,大闹主管部门讨要说法。
记者采访了患者家属,并绘声绘色地写出了“接种疫苗导致脑炎,卫生部门该当何责?”的新闻报导,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该事件也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报导上网后1个月,百度搜索含“接种疫苗导致脑炎”主题词的网页达到94568页,并还在不断地增加。
2例乙脑患者的血液抗体结果显示:乙脑抗体阳性(患乙脑或接种疫苗都可以导致阳性),但脑脊液中没有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就无法开展基因分析来排除疫苗病毒的可能性。
事件陷入僵局……
……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无责县医学会组织专家对此事召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会。
按照国家相关办法,本次鉴定会由1名公共卫生专家、2名神经内科临床专家、1名药学专家、1名实验室检测专家组成。其中1名神经内科临床专家相当有名,被推选为此次鉴定会的组长。
会议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召开,谁都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麻烦。
公共卫生专家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虽然公共卫生专家言辞凿凿,但临床专家和其他专家并未表现出赞同的神态。
作为组长的神经内科专家慢慢地发话:
其他专家见组长如此表态,加上自己对疫苗问题和预防接种安全问题也不太在行,纷纷表示同意组长的观点,都认为本次事件可能与接种乙脑疫苗有关。
最后,组长问公共卫生专家:你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不是乙脑疫苗引起的么?
公共卫生专家想了想,说:我只能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与接种乙脑疫苗有关。
鉴定会接近尾声,公共卫生专家与其他专家就鉴定意见如何表述发生了争执。
公共卫生专家认为应该写: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与接种乙脑疫苗有关。
其他专家认为应该写:该事件有可能与接种乙脑疫苗有关。
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达成妥协,最后在鉴定意见书的结论栏写道:无法排除乙脑疫苗导致乙脑的可能性。
……
事后,有参加此次鉴定的专家无奈地透露:虽然公共卫生专家的观点很有道理,但确实谁也拿不出权威的证据排除这种因果关系;更何况患者家属曾经放过狠话说,如果哪个专家敢投否决票,就要找这个专家算账;最后想想,现在不是提倡和谐社会么?如果鉴定结果家属不满意就要闹访,这就影响和谐了。不是还有规定说,鉴定为异常反应后的补偿经费由政府出,又不是自掏腰包,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干嘛那么认真给自己找麻烦呢?
患者家属又拿着“无法排除乙脑疫苗导致乙脑的可能性”的鉴定意见书找无责县的主管部门。
患者认为这份鉴定意见书就是认定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管部门则坚持意见书不是这个意思,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上了法庭。
法庭上:法官问主管部门律师:这个“无法排除可能性”能否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么?
主管部门律师艰难地表示:嗯,不能这么说。
法官又问:这个“无法排除可能性”表示“尽管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有可能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么?
主管部门律师擦汗:是可以这么说,但是……
法官已经一锤定音——主管部门败诉,2例患者被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责县不得不从已经非常紧张的卫生经费中挤出20万元补偿经费(10万元/例)给患者。
……
2011年底,某知名网络媒体ND做了一个中国年度重大事件评选,无责县接种疫苗导致脑炎事件排名第三,史称“无责县乙脑事件”。
2011年终于过去,2012年的夏季又要来临,无责县的领导们如临大敌。领导们商量了一下,很快做出了决定:7月-9月上旬停止接种乙脑疫苗,适龄人群均推迟到9月中下旬进行补种。该政策公示后,无责县的群众更加坚信“接种乙脑疫苗会导致乙脑”,很多人完全拒绝接种乙脑疫苗。
夏天很快过去了,疫情分析显示:无责县发生乙脑病例100例,无一例接种过乙脑疫苗。无责县的领导们倒是有点担心,担心部分患者会认为由于不能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导致患病。但几乎没有一个乙脑患者来找无责县的预防接种主管部门讨说法,因为他们都听说了去年接种乙脑疫苗导致乙脑的重大新闻,他们都认为政府的决策是英明的,自己只是太倒霉了。
有位记者觉得2011年接种乙脑疫苗才发病2例,2012年不接种就发病100例,这里面有问题。记者去采访无责县的公共卫生专家,但后者表示这事太敏感,不能接受采访。记者去采访公共卫生专家的事情被无责县的某位领导知道了,领导关照了一下记者所在报社的主任,记者很快被转到交通事故采访组去了。
无责县的领导们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传说中的2012年,没有人需要为那些乙脑病例负责,无责县的群众反而认为政府的决策非常英明。以后无责县虽然每年都发生大量乙脑病例,但确实再也没有发生接种乙脑疫苗后得乙脑的病例。
(完)
以上纯属虚构,以下确为事实
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和陕西出台规定:每年7月~9月停止接种乙脑活疫苗。
江苏省的报导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