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份证上有条码

标签:
身份证条码杂谈 |
分类: 感想随笔 |
今年,我的主要工作是推进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近期,健康档案推进工作则是全市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点项目,如何使免疫规划信息化与健康档案结合,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所谓结合,最基本的应用就是通过市民的健康档案调阅其接种记录。健康档案中保存了市民的基本信息,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保存了市民的基本信息和接种记录,前者要调阅后者的接种记录,必须通过某个唯一标识到后者数据库中检索出唯一匹配的接种记录。这就涉及到在健康档案和接种记录数据库中,必须有一个双方公认的唯一标识才行。
目前,作为个人的唯一标识,最权威、最可操作的是身份证号码。在卫生行业的各种信息系统中,几乎全部留有记录身份证号码的字段。但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是通过磁卡或条码形式来检索个体信息记录,很少通过身份证号码来检索特定个人。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身份证号码录入起来太麻烦,远远不如刷磁卡或扫条码来的方便。就拿去医院看病来说吧,一般都是医院会发一张磁卡给患者,就诊/结算等环节都刷磁卡搞定,没有看到哪个医院是通过手工录入患者身份证号码来检索患者的。
用磁卡或条码作为唯一标识固然方便,但其最大缺点在于仅在某系统或某机构内部使用,无法在全市或全国层面作为个体的唯一标识。比如上海的A医院发的磁卡,到上海的B医院肯定不认,那么患者在A医院做的血常规也就很难与其在B医院做的超声检查结果在上海市层面实现数据共享。如果患者在A医院和B医院使用的都是身份证号码,其在两家医院所做检查就可以在上海市层面通过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实现关联共享。
在免疫规划信息化中,我们也遇到了受种者的唯一标识如何选择的难题。当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种证上贴一个系统内部识别用的条码,受种者每次来接种时,扫描一下条码就可以快速检索其信息和开展接种服务。但这个条码无法解决将来与健康档案的数据共享问题,因为健康档案可能只认身份证号码而不认我们的条码,所以我们必须在系统中记录受种者的身份证号码。
在记录受种者身份证号码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记录的效率,一个是记录的准确性。身份证号码有18位数字(有不少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是字母X),录入所需时间至少10秒钟,且录入错误的可能性很大。使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来自动读取身份证号码是个好主意,但这种设备必须经过公安部门授权,非一般机构能够使用。我观察第二代身份证后,发现其背面有很大一片留空的地方,完全可以把身份证号码对应的条码印在这里,如下图:
有了上面这种条码身份证,世界会变得很不同。
医院不需要再发磁卡,在挂号/付费/取药窗口设置扫描枪,患者拿条码身份证扫一下就行……
每个人也不需要管理那么多银行卡/信用卡,一切只需开户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与身份证号码进行绑定,用户在POS机上无需插入银行卡,只需通过POS机的扫描枪扫描条码身份证,屏幕上会出现不同的银行选择,用户点击某开户银行就可以像现在操作POS机一样操作……
到商场购物,也不需要再办理一堆会员卡,只要商家在系统中与身份证号码绑定,下次来购物,直接扫条码身份证就可以轻松享受会员折扣……
总之,我认为如果在身份证上印上条码,有助于在信息时代更充分地利用身份证。无论对于个人减少麻烦,还是对于政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都有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