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d5927cbt8a4d5d7cfd32&690
(三)为了和平的教育
“教育者的最终任务是实现人性的进步和世界和平。”——玛丽亚·蒙特梭利1949年在意大利塞雷莫的演讲
1907年的“儿童之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世界各地的人们陆续前来意大利参观。1909年,蒙特梭利第一部阐述儿童教育的著作《应用于“儿童之家”的教导幼儿的科学教学方法》出版,该书的英文版(书名改为《蒙特梭利方法》)1912年在美国出版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销售了近2万册。
1909年首次开办的玛丽亚·蒙特梭利课程培训班,首班学员100人,包括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学员。1913年1月的首期国际培训课程班上有90多位学员都是外国人,他们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蒙特梭利协会、蒙特梭利教师培训课程和蒙特梭利学校从此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蒙特梭利投身于新理念的传播工作,她在世界各地旅游,发表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协会、学校未能按计划建立,那几年她在美国发表的演讲最多。美国的教育理论家威廉姆·赫德·克伯屈以及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都发表了对蒙特梭利教育的批评,认为她过于强调器械操作,对互动式游戏及自然经验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过于强调智力发展,对想象力及美的因素考虑不足;急于在智力上实现卓越,不喜欢“浪费时间”。蒙特梭利离开美国后,美国的蒙特梭利运动停止了很长时间,直到1957年(蒙特梭利去世5年后),蒙特梭利教育才又在美国盛行起来。1917年蒙特梭利住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她的儿子马里奥在这里娶妻生子,本来她打算在西班牙创办一个永久性的中心,但由于欧洲法西斯主义的上升,这个愿望落空了。1933年,德国的蒙特梭利学校都被关闭,因为蒙特梭利拒绝与意大利独裁统治者墨索里尼合作,意大利的所有蒙特梭利学校和机构都在一天之内停办。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蒙特梭利被迫流亡荷兰,寄居在银行家的女儿阿达·皮尔逊的家里。后来,马里奥离婚后与阿达结婚,阿达毕生都努力支持蒙特梭利事业的发展。蒙特梭利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荷兰,并把国际蒙特梭利协会的总部设在了荷兰。
1939年,蒙特梭利前往印度,计划在马德拉斯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工作,但是二战爆发了,他们因为是意大利公民而遭到软禁,之后在印度稽留了7年。这7年当中,蒙特梭利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了针对6—12岁儿童的“全域教育”,针对青少年(12—18岁,甚至到24岁)的“大地之子”课程规划;另一方面在印度各地访问、演讲,设立了多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羁旅生活使蒙特梭利更多地思考和平问题,在1943年出版的演讲稿《和平与教育》中她说道:“和平通常被理解为停止战争,但这是纯粹的负面的看法,不是和平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真正的和平,应该是正义与人际间的爱的胜利,它揭示的是因为和谐统治了这个世界,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战结束后,蒙特梭利重返欧洲,意大利政府请她回罗马重组蒙特梭利协会,并接受她为国会议员。1948年,在《发现孩子》的再版序言中她写道:“只有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儿童的发现和在人性的建构过程中个性最大潜能的发展方面,才能够希望有一个解决和平和统一这样一些最为紧要的问题的方式。”1949年到1951年,蒙特梭利连续3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951年,蒙特梭利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蒙特梭利大会,这是她最后的公开活动,她在演讲中说道:“成人世界数千年来怀抱无数的理想,但都不能实现,而那休眠了的潜力就蕴藏在这些小家伙们身上,让它们表现出来吧。孩子能帮助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孩子将向我们表明温暖与爱的光芒定会驱散仇恨的黑暗。”
1952年5月6日,82岁的蒙特梭利在荷兰的海边小镇诺德维克安塞逝世,并安葬在那里,她的墓志铭是:“我请求亲爱的全能的孩子们与我联合起来/一起去为人类和世界建设和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