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012-05-25 00:36:49)
标签:

杂谈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刘福泉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什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还要从小组教学的发展过程开始。按照小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状态关系,人们把分组形式归结为两个基本的类型:一类叫做“同质分组”,一类叫做“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通常是有意识地按照事先择定的标准,将各种情况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小组内。这种混合分组的办法并不特意区分出所谓“优等生”或者“绩差生”,因此,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密切交往,并且保证在统一的学习目标下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

有鉴于同质分组的种种弊端,教学法专家开始研究一种在外部形态上与分组教学极其相似,而其教育思想却与分组教学大相径庭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一大批被“同质分组”严重弊端长期困扰的各国教育界学者,纷纷关注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其中有些甚至倾全力从事研究和探索。于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体系逐渐酝酿成熟,既而兴起于70年代初期,于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最有价值的教学改革,并且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这种新的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合作学习。

  正如人们所熟知:“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合作学习赖以区别于其他小组教学形式的显著标志。

我们此前曾经多次强调:合作学习小组应当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为其组建原则。所谓“组内异质”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小组内每一个人的共同之处应该尽可能少些。儿童的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个体间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个别差异相当显著。在每个小组里面保持这种差异,把具有不同长处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目的在于形成“优势互补”。所谓“组间同质”的含义可以解释为:班级内每一个小组间之的差异应该尽可能地小,使各组之间的水平尽量接近。在各个小组之间保持这种一致性,目的是让大家(所有小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前,为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个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这恐怕就是合作学习之所以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原则的根本原因。

将学生按照特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而在科学的分组原则指导下组建起来的小组,应该是合作学习赖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