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之间的四种交往关系

(2012-05-25 00:35:13)
标签:

杂谈

师生之间的四种交往关系
刘福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于“知识传授者”。与此相适应,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甚至灌输)知识的手段,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过程。而作为课堂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需要远远不能得到满足,至于蕴藏在学生群体内部的最丰富、最强烈的交往需求,则往往被忽视,被取消,甚至被视为无理要求。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四种类型的描述比较具有代表性,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第一种类型反映的是最典型的传统教师授课的特点。在这类课堂上,教师自始至终保持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状态,而学生则只管被动接受,不必也不得提出任何疑问。由于教师始终向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没有任何反馈信息,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毫无疑问,这种类型的教学交往效果最差。

第二种类型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教师需要反馈,于是出现了学生个体与教师之间的单独交流。这种交流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目地在于给自己纠正错误和消除学生误解的机会,因此并不提倡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第三种类型的交往较前两者都有所改进。在这种课堂交往类型中,学生被允许在比较严格的限制下做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借以互相学习增强沟通。

第四种类型的结构为课堂教学交往的有序进行打开了更多的通道。不但有师生间的双向交往,也有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活动受到较多的鼓励。不仅如此,教师鼓励在课堂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的所有成员之间,实施多向的交往活动,而教师自己也是一个参加者。

合作学习课堂崇尚的是第四种交往关系,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本身也为师生之间最大程度的广泛提供了保障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