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博”突围

(2010-09-09 15:29:02)
标签:

杂谈

http://s4/middle/699b7341x8fce97757ef3&690

http://s14/middle/699b7341x8fce97ef99ed&690

□ 陈相乐

 

    像樊建川一样,民营博物馆的馆主们多是理想主义者。但当梦想照进现实,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观复博物馆被人知晓,是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民营博物馆。而被人关注,却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和现任馆主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

  废墟中的孤岛,以此来形容今天的观复博物馆一点都不夸张。

  8月31日,在几经辗转之后,记者终于寻找到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附近的观复博物馆。只是眼前的景象让记者很难将其与鼎鼎大名的观复博物馆联系在一起:狭窄破旧的马路上驶过一辆辆运输车,成片的砖块瓦砾中一些施工队正在做着收尾工作,伴随空气中夹杂着的尘土,一切都在向人展示着周围正在经历着拆迁。不过还算幸运,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观复博物馆依然开门纳客。

  实际上,在1996年之后,包括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陈丽华的中国紫檀博物馆等博物馆纷纷建立后,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就一直备受关注。

 

百年沧桑

  “截至去年,我国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386家,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13.3%。”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分管博物馆工作,现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的马自树曾说过。

  与发达国家相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民营博物馆发展得都比较慢。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物市场的逐渐开放促进了民间收藏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民营企业参与进来。

  1996年10月末的一天,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对社会宣布批准包括观复博物馆在内的四家民办博物馆的筹建资格,由此在中国各地兴起了建立民办博物馆的第一个高潮。这其中以北京的观复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金台艺术馆和深圳的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重庆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最为著名。

  实际上,中国第一家个人建立的公共博物馆要追溯到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私立博物馆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因为就在此前,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曾经把建设博物馆作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措施,同时也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太平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众人的努力之下,1898年夏,光绪帝采纳维新派主张,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建立博物馆。不过,遗憾的是此次改革昙花一现,举办博物馆的梦也随之破碎。

  百年的沧海桑田,近一个世纪之后,也就是在北京四家博物馆获得筹建许可的第二年,1997年1月18日,观复博物馆在北京琉璃厂西街诞生。虽然它的面积仅有400平米,但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十几年后,当年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也改为今天的观复博物馆,仅仅是四个字的删减,却意味着观复已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艺术;与之同时,馆址从琉璃厂西街到朝内南小街,再到今天的大山子,这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动,更是展出面积的扩容和增大,哪怕是在今天面临着“四面拆迁的楚歌”,观复博物馆依旧有将观复做大做强的计划。显然,伴随着马未都的走红和成名,观复博物馆也有了大踏步的发展。

  然而并非所有的民营博物馆都如观复博物馆这般幸运,毕竟有马未都这般名气的馆主并不多。

 

石缝中挣扎

  对于观复博物馆的发展,马未都曾说:“就像是岩石夹缝中一盆景,死不了,也长不大。”

  马未都先生对博物馆的担忧并不是没道理。较早以前,上海王安坚的钟表博物馆和陈宝财的蝴蝶博物馆已经闭馆,这些失败的案例无不在警示着各家民营博物馆。

  目前,除了对民办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免税外,“民营博物馆的发展还是比较孤立的,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什么政策方面的支持。”长期研究国内博物馆发展的资深专家秦耀宾对记者说。

  “不算在藏品上面的投入,光建设博物馆就花了约800万元,我这些年的积蓄基本上都花在这个博物馆上了。除此之外,每年需要约60万元的资金才能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如果两年后博物馆还是赔钱,就只能关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民营博物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身的经营水平和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经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资金、政策和人才。而观众的认知度则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文明或者说文化的发展程度。”秦耀宾说。

  与欧美国家平均每4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相比,我国40多万人才拥有一个博物馆,从数量上看,似乎国内现有的博物馆数量还达不到民众的需求。而实际上,大部分博物馆门庭冷落的现实已经在告知我们,博物馆可以发展,但是要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速度相协调。就当前来说,即使是北京、上海这类大都市,到各类博物馆参观的人次都不够理想,更何况是其他城市。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言:“我的博物馆,无论是藏品、切入点的选择,还是博物馆的主题、文化性的丰富方面,都是一个优秀的博物馆。但在经营上,我不得不承认,出现了一些弊端,一个是交通的闭塞;另外就是宣传力度的不足;再者,在博物馆的开发上,也做得不够完善。”事实就是如此,想让更多的人有意愿走进博物馆,不仅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需要博物馆经营者们学会宣传、懂得营销。毕竟今天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个年代了。

  而事实上,国有博物馆在来自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资金、政策和人力资源支持上的优势相比民营博物馆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所以大多数的民营博物馆并不能同首都博物馆等众多国有博物馆那样实行网上预约,免费参观。为了维持经营和生存,民营博物馆或多或少都要对公众实行收费服务。除了如中国紫檀博物馆等这样有大企业集团支持的民营博物馆之外,对于大多数普通民营博物馆来说,唯有如此,生存才成为可能。

  针对博物馆在社会功用和企业收益方面存在的矛盾,秦耀宾说:“博物馆的主要功用是: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社会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民众方面的功效也会越来越显著。而在博物馆收益这个问题上,已经开始尝试一些探索。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代表不可以有收益,收益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步履维艰

  事实上,秦耀宾所提到的探索,观复博物馆已经开始。

  除了门票的收入外,记者在观复博物馆中发现其还有两处“财源”,一是文物鉴定,二是会员会费。在观复博物馆,除了几大展厅之外,还有一处文物鉴定中心同样颇具人气,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人从车内取下密封好的“文物”飞速朝文物鉴定中心走去。除此之外,在观复博物馆的展厅入口处,从记者拿到手中的《会员服务手册》看,本馆会员会费为1000元/年,而当前会员有多少,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回答,根据马先生的知名度,会员数目应该是相当可观的。文物鉴定费、会员年费,以及平时的一些讲座、场地出租费、纪念品、书籍销售等,这就构成了观复博物馆的第二大主要收入。虽已在杭州和厦门建立分馆,但是据之前马未都对外界所说,观复博物馆很快要在哈尔滨开一家分馆,由当地地方政府全资拥有,但会向观复博物馆交付一定的品牌使用费,这就成为观复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或许,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观复博物馆的经营方式将会长期伴随步履维艰的民营博物馆们。

  今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发出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并在建立资助机制、提供馆舍和基础设施保障、供应建设用地、提供贷款、税费优惠等方面,提出了积极意见。这对很多在处于生死线边缘挣扎的民营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之路还有多长,未来民营博物馆的具体命运如何,民营博物馆能否在今天社会的土壤中长大或者生存,这不仅仅是要看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看民营博物馆们如何走稳走好每一步。正如马自树所认为的那样:民办博物馆就是要利用好自身的特色优势,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形成自己的品牌,并成为某一领域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或许唯有如此,越来越多的民营博物馆才能绝处逢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